现在例如广东湛江地区,为了保护役用牛的牛蹄,仍会用细的竹蔑编成草鞋,穿在牛蹄上。在我国西北地,有的地方也还有用草履保护走驼蹄子。另外,草履有时也混入碎麻、布条或毛类等,以增加其耐力。谢成侠在《中国养马史》中认为,汉代《盐铁论》中提到的平民阶层所用的“革鞮”是革制的马鞋。
▲大英博物馆藏日本稻草马鞋
这种技术继续发展,就出现了不适用蹄钉、套在马蹄上的早期蹄铁。
▲绊钩 即各种无钉蹄铁
比如高卢人和凯尔特人的“马凉鞋”( hipposandal)也是如此。亚里士多德的《动物史》中提到过给骆驼穿的草带鞋;色诺芬《远征记》中记载说为防止马或骡子在冰雪中滑倒,就用袋子包住它们的蹄。1897 年,在意大利中部科内托( Corneto) 出土了 4 片铜马掌(下图右),其年代约为公元前 4 世纪。至今在希腊,仍有这种在前部用大头钉固定的马掌。但这样的蹄铁制造复杂,修整困难,而且不能牢固地固定在马蹄上,还会影响马蹄的活动。
▲马凉鞋(左 大英博物馆藏 公元 1~2 世纪)与意大利科内托出土的马(右)掌
目前来看,不列颠地区在公元前后,率先发展出了比较成熟的蹄铁技术。罗马人在征服不列颠后,将蹄铁技术向高卢、日耳曼尼亚等地区扩散。由于钉掌较马鞋更加牢固耐用,它逐渐取得了技术竞争中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