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人待长以孝。县志载,古罗国时有罗孝子,父为武陵令时,督运铁,舟没洞庭,孝子与姊循岸寻尸,不获,皆赴水死,为了弘扬孝道,宋元丰年间,皇帝敕封孝感侯,淳祐年间,建忠孝双庙,与屈原分东西祀之。明朝邹元胜,父病不愈,割右股作羹以进,始愈,崇祯敕赐孝子冠带。清朝顺治年间,流寇入侵,魏思红全家刃加于颈,养子魏时兰奔救,请代死,贼*之,父母及两弟得免。当今社会,孝义广泛弘扬。县邮政局投递员余少君,将两名非亲非故的瘫痪残疾老人接到家里,无微不至给予照顾。城关镇居民张满英,多年照顾瘫痪祖母,不但喂饭洗澡,还要经常用手帮祖母大便松关。近些年,县文明办评选了王光辉、吴春舟、江剪燕、李移民等一大批孝老敬亲的道德模范。
平江人待家以严。平江乡间至今保留着大量族规、家训,是家风建设的“传家宝”。革命战争年代走出来的老首长,都有着良好家风。苏振华上将“工作上高标准,生活上低标准”的家训,张震上将“用三条家规从严治家,革命家风代代相传”的齐家事迹,傅秋涛上将“言传身教,励志传承”的家风故事,钟期光上将“绝不许打我的旗号搞名堂”的家规,方强将军伉俪的“八互”原则,钟伟将军“不给百姓添负担,不给政府添麻烦”的家教等,为后世治家树立了榜样。南江镇邹氏祖屋墙上贴满了祖训,如“读书起家、忠孝传家、勤俭治家、和顺齐家”的训言影响了每一个家庭。三市镇私塾先生欧阳卓卿后代遵守“兄仁弟义,父慈子孝,视叔犹父,视侄犹子,琴瑟静好,妯娌和谐,勤俭治家,公平处世,耕读为本,礼义为门”的家训,一家6代,80个家庭,300余人,都有爱心,有善心,有知识,有礼节,家族百人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在文化、科技等方面皆有建树。近年来,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大力推行“立、写、晒、评、传”家规家训活动,评比表彰了一批“最美家庭”“最美少年”,推动了良好家风的形成,千千万万的家庭注重家教、严肃家风。
平江人待人以信。1939年烈士涂正坤牺牲后,遗孀朱引梅在清理遗物时发现家里有党的活动经费一斤多黄金,一时找不到组织,她背着黄金,带着儿子辗转各地讨米,10年不动心,解放后将金子交给了首任县委*齐寿良。改革开放后,平江重视营造商业、企业发展环境,自1996年起,县委、县政府出台系列招商政策,从用地、税收、规费上给予优惠,同时,在全省率先建立县级政务中心,力推简政放权,营造了亲商、重商、爱商的好环境,得到商人的青睐、乡友的好评,平江的工商业、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一大批企业、工商业主遵守“宁失金钱,不失诚信”的原则,做到阳光生产、阳光经营、阳光纳税,并承担许多社会责任,赢得社会称赞。童市镇村民吴元芳身残心红,路拾15万元还给失主,让人感觉信义就在身旁。
平江人待客以情。平江人热情好客,重情重义。古人“平时见客,必衣冠,大暑不去”;家宴必尽家当,进馆必上好菜,宴席必是“情席”;叙话时问寒问暖,百般关心;餐桌上夹菜盛饭,百般殷勤;送别中步行数里,百般不舍。由于平江人热情好客,县外客人也是来了再来,好评不断、念念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