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起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变法,相信大家能够侃侃而谈的会有很多,比如说,商鞅变法、吴起变法、申不害变法等,这些都是在古代历史上,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的改革,只不过这些变法大多数都发生在先秦时代,在中国还没有完全大一统的时候。
自从秦朝建立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之后,变法出现的次数就远远不如先秦时代了,与此同时,变法的成功率也在大大的降低,尤其是在唐朝之后的后半段帝国时代里,变法更是难上加难。
唐朝后期,唐德宗推行的两税法失败,王安石推行的熙宁变法失败,张居正的一条鞭法也是如此,虽然,这些变法都是站在为平民百姓考虑的基础上推行的,但它们实施的结果无一不让人大跌眼镜,都与曾经的规划南辕北辙。
“两税法”希望减轻赋税和徭役保护平民,可最终却是小民叫苦不迭,官员大发横财;“熙宁变法”也是希望能够在不增加赋税的情况下增加国库收入,甚至熙宁变法在某一个地点进行实验的时候还效果良好,但这依旧不能避免最终全面推行的时候陷入僵局。
一条鞭法也是这样,他将田赋力役合而为一,简化手续,明确任务,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却成了巧立名目,税外加费,最终的局面只能是国家越改革,平民百姓的生活越糟糕。
这种情况在整个帝国时代,尤其是帝国时代的后半段里概莫能外,那么,这样的情况说明了什么呢?为什么一个个为平民百姓的发展做考量的变法,却自始至终未能成功呢?
我们本篇文章就来重点地分析一下这个问题,看一看这些变法的接连失败,展现出来的是帝国发展上怎样的漏洞?
其实从大方面来讲,这些变法的失败,都说明帝国已经病入膏肓,说明王朝已经走投无路,想象一下,我们为什么要进行变法?一个发展良好的时代需要进行改革吗?大概是不需要的,就像道家所说的那样,真正的盛世根本不需要治理,为什么需要治理?
就是因为时代已经出现了问题,跟不上历史发展的潮流,或者又无法保证某一个阶层的生存,所以,时代才会需要人来治理,政策才会需要人来制定,社会才会需要人来改革,从这个角度讲,正是因为王朝的走投无路才必须要*出一条血路。
因此,王安石他们是正确的,只有变法改革,才能够让一滩死水的帝国重新焕发生机,重新增添新鲜的血液和动力,焕发王朝发展的第二春。
可问题在于当一个人病入膏肓的时候是不能够乱下猛药的,只能够慢慢温补,不能够动大手术,也就是说,只能采取保守疗法,从这个角度上来讲,王安石他们又不能够是完全正确的,相比于王安石这些人,司马光这些保守派才是对的。
但是无论从哪一个角度上来看,变法最终都只能够走向失败,因为在帝国时代里变法是一个实践问题,所有的变法都必须全面地铺展实行才能够避免纸上谈兵,可是,一旦变法全面铺开,就没有办法将主动权掌握在领导阶层手中了,他们必须将变法的每一种措施和实施的权利下发到地方官员的手中。
但是整个地方官员的体系何其庞大,曾经的帝国体系管理不了官僚体系,在变法的制度下,他们依然管理不了,所以变法最终只能够走向失败。
也就是说,对于帝国来讲,它根本就没有可能通过自身的变革来实现自强自救,我们就拿王安石变法来讲,王安石变法完全是为了维护和巩固王朝的统治,他是在政策方面实施的改革,包括青苗法在内的八项新制度,也完全没有触及帝国制度的根本和要害,他们得到了帝国最高统治者的支持和赞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