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俗语叫“鲤鱼跃龙门”,比喻一个人考试中举,或者飞黄腾达,让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有了很高的提升。那么这句俗语里的“龙门”是什么东西?
小编曾经以为龙门就是龙家的大门,鲤鱼跃到了龙家的大门,肯定是飞黄腾达了。但是想想也不对,龙有家吗?龙连家都没有,哪来的大门。
“鲤鱼跃龙门”这句俗语,其实就是古人把他们那个时代听到的神话传说转变为俗语流传至今的一个典型例子。
大家知道,洛阳有个地方叫龙门,那里有闻名天下的龙门石窟。洛阳的那个地方之所以叫龙门,是因为那里本来是洛阳南方的一个门户,两山对立,像一道巨门,隋炀帝建都洛阳,皇宫大门正对着南方的这道巨门,于是这里就被叫做“龙门”,天子之门的意思。
而“鲤鱼跃龙门”的这个龙门,比隋炀帝的龙门还要历史悠久。在山西河津西北12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古老的黄河渡口,名叫龙门,龙门的上游就是壶口瀑布。黄河流经这个渡口的时候,倾泻而下,气势磅礴,巨大的波涛声就像龙在怒吼,当地人就把这里叫做龙门。
龙门古渡口
更神奇的是,传说每年三月这里就会聚集一堆鲤鱼在河里逆行,到了龙门渡口后纷纷跳出水面。当地民间就传说,哪只鱼能跳过龙门,哪只鱼就能变成龙。古人想象力也是很丰富的,说一年里只有七十二条鱼能变成龙,名额有限,而且变身为龙需要经过上天的历练,在鱼升天为龙的时候,会有天火烧掉鱼的尾巴,能经受这个考验的鱼才会变成龙。
先秦时代就已经有这个传说了,流行在山西、河南的沿河一带。还有传说说龙门这个渡口是大禹治水时开凿出来的,所以龙门也叫禹门。
这个“鲤鱼跃龙门”的传说本来只是人们口头相传,但在汉朝时被写进了史书里。东汉末年洛阳有位大名士叫李膺,他学识高深,为人正直,在文化圈里声誉极高,当时天下人都以能和李膺交往为荣。但李膺这个人很讨厌那些装模作样的虚伪者,他不喜欢随意和人交往,他只会和他认为靠谱的人交朋友。天下人都知道能得到李膺的赏识,甚至能见到李膺一面都是非常珍贵的。
李膺
“颍川四长”之一的荀淑和李膺关系很好,荀淑有一次带着儿子荀爽去见李膺。可能当时人手不够,荀爽作为晚辈就为李膺赶了马车,就这一件事,荀爽回去逢人便讲:“你知道吗,我今天帮李君赶了马车!”讲话时无比自豪。
这件事足够表现出天下人对李膺的敬仰,人人都以能和李膺相识为荣。在东汉末年的洛阳一带,仍然流传着黄河上“鲤鱼跃龙门”的传说,所以文化圈人都把李膺家比喻成龙门,把希望拜访李膺的人比喻成鱼,说如果谁能亲自拜访李膺家,如果谁能得到李膺的赏识,那就是登了龙门。
《后汉书》记载说:“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
这就是“登龙门”和“鲤鱼跳龙门”的来历。它最早出自民间传说,经过文学记载后发扬光大,成为了一个固定用语,然后流传千年,到今天成为了我们日常用语的一部分。很多我们平时早已熟视无睹的成语、俗语,其实都是这么传承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