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和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十分相似,都充斥着丰富的浪漫主义色彩,甚至可以说《聊斋志异》中的浪漫色彩远甚于《西游记》,不过,与《西游记》不同的是,《聊斋志异》的浪漫色彩太浓,可以说达到了玄幻的境界,给人一种诡异,不寒而栗之感,书中描写的故事也都是虚幻的,并没有真实历史背景可言。
同时,《聊斋志异》中浪漫主义的体现则在于狐鬼妖精与人类之间的纠葛上,把书中的精灵鬼怪拉出来都足够开一个妖精大会了,这样的书在当时虽然未受到打压,但也得不到推广,本着“建国后不许成精”的原则,《聊斋志异》的生存环境确实不如四大名著。
从作品的书写形式而言《聊斋志异》通篇使用文言文,四大名著则或多或少地使用了白话文,而成文方式的不同则直接了它们的影响范围与受众群体,所谓的受众群体也就是市井百姓,在未恢复高考和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之前,人民的文化水平较低,而且大多不以读书为业,只在闲暇时看书聊以消遣罢了。
而文言文相对于白话文更晦涩难懂,所以一般百姓想读明白《聊斋志异》之类的文言著作十分困难,读起《三国演义》《水浒传》之类的书来就好像在听作者叙述故事一样简单,读的人多了,也就意味着传播的范围广了,作品想传达的东西也就会有更大的机会被世人所了解。也是因此,考虑到有很多人可能看不懂《聊斋志异》,所以在确定四大名著篇目时才没有把《聊斋志异》选入。
从体裁而言四大名著均为长篇章回体小说,而《聊斋志异》属于短篇小说合集,长篇和短篇合集最大的区别在于中心思想的表达上。长篇技法的使用让作者能将中心思想更好地表现在文字中,也能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小说想表达的东西,但是对于短篇合集而言,它的思想体现在书中的各个故事中,读者如果没有归纳小说共同点,发掘故事特点,那么就很难看出文章的精华所在。
而对于《聊斋志异》而言,短篇合集的这一特点则更加明显,因为蒲松龄想在《聊斋》中表达的不仅仅只是揭露当时社会的腐败,还有对清代科举制度的控诉,对心目中理想生活的刻画等等,当分散的思想处于分散的故事中时,短篇合集的这一特点就会被放大数倍。
文学地位与研究价值不同就研究价值而言,《聊斋志异》中的故事并没有确凿的历史背景,都是些虚幻的,流传于民间的故事,而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其记载的就是真实存在的历史,刻画的战争场面都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它将晦涩难懂的正史通俗化,除了在文学方面取得极高成就外,在对于三国历史的研究,兵法与现代军事理论的研究都有极高的价值。
比起《红楼梦》,在文学成就以及历史地位方面,《聊斋志异》也是稍逊一筹,在文学成就上,《红楼梦》不论是上百种人物性格形象的描绘,情节冲突的把控,人物关系的梳理上,都比《聊斋志异》高出一头。在历史地位上,主席曾说:“中国过去,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以及文学上有《红楼梦》之外,很多不如人家,还骄傲不起来”,而现今,红学的研究更是发展成了一门独立的学问,不可否认,《红楼梦》完成了文学与艺术的高度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