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青梅侃史
编辑|青梅侃史
前言顾恺之,晋陵无锡人,字长康,小字虎头,在晋义熙初任骑射将军,他的作品中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多幅拓片,至今仍在流传。
《女史箴图》为丝质画卷,长24.8cm,横348.2cm,原为十二幅,目前只剩下九幅,收藏于大英美术馆。
这幅画是从张华的《女史箴》中摘录下来的,每个段落都有一个单独的情节,例如:“冯媛挡熊”,“班婕妤辞辇”。
这幅画被水平地铺展开来,旁边还有一句话,在那幅画的末尾,刻着“顾恺之画”四个大字,这幅画一直被认为是他的作品。
一、《女史箴图》的风格与造型特征在对《女史箴图》的艺术特色进行剖析前,我们可以从目前仍有可信的实物流传的唐、宋人物画像入手。
从唐代到北宋,这一时期的人物画,经历了数次变化,大体经历了从唐画庄严庄重,到五代画庄严典雅,最后到了北宋画庄严典雅,但是在这些变化中,又有一个相同的特点,那就是重视对人物的真实性。
一是《女史箴图》笔线回环,线条流畅,纤长而匀称,与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所说的“紧劲联绵,循环超忽”相吻合。
顾恺之在其所著的《魏晋胜流画赞》中论述了用笔和线:“用笔或好婉,则于折楞不隽;或多曲取,则于婉者增折”,这表明他重视了线条自身的美学价值,并关注了要表达出一种或多或少的线条所必需的用笔方法。
明邹德中先生的《绘事指蒙》首次提出了此种笔法,后世将其命名为“高古游丝描”。
文章指出,用“高古”一词来描述“游丝描”是不合适的,因为线条本身并无高古不高古之分,只有以线条塑造的形象才有高古不高古之分,《女史箴图》就是以它那如丝如缕的线,再加上它那古朴的外形,给人一种高古的感觉。
这种笔法不仅与成熟的唐宋人物的笔法有很大的不同,而且与顾恺之的传世作品《洛神赋图》中的笔法也有很大的不同,显得很笨重,所以,《洛神赋图》的四幅临摹作品,都被称为宋朝的临摹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