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除了采取措施统一了文字、货币、车轨、度量衡,
他还下了一系列的命令:
1.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秦以夏历十月为岁首)
2.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服饰、旗帜、使臣符节都用黑色)
3.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6为基本数字)
4.更名河曰德水,以为水德之始。(将黄河改名为“德水”)
有人说,难不成大秦连块鲜艳的布都染不出来么,
堂堂一秦始皇,整天穿着黑漆漆的衣服,看起来一点也不喜庆点儿,
而且,明明古人认为数字9是至尊数字,为啥他却相中了6?
其实,这一切都与一位叫作邹衍的人有关。
本文继上一篇《儒家、法家、道家、墨家都在讲什么?其中一家谈的却是“避世”》,
上文链接:
继续梳理百家思想中的阴阳家、纵横家、农家、名家、兵家、杂家在讲什么。
邹衍这个名字虽然不是人尽皆知,
但说起“金、木、水、火、土”,大家一定不陌生,
邹衍便是百家学派中的“阴阳家”的代表人物。
秦始皇之所以作出上述“奇怪”的政令,
正是因为他采用了邹衍的“五德终始说”。
01邹衍,以及阴阳家我们现代人理解“阴阳”“五行”这两个词,往往会联想到“阴阳师”,
其实在邹衍创立“五德终始说”之前,“阴阳”与“五行”还未被赋予神秘色彩。
阴阳,这两个字的概念在很久之前还很朴素。
古人通过自然现象,观察到自然界中存在着相互矛盾的现象,
比如有光照的地方,同时也会有不被光照的地方,
最初的“阳”便是日光照射,而“阴”便是没日光照射。
久而久之,人们把这种矛盾联系到了生活中出现的很多现象:
像冷与热、贫与富、兴与衰、吉与凶等等。
人们知识面越广,对这些矛盾的联想延伸得越宽,
直到《老子》一书提出“万物负阴而抱阳”(万物都背着阴而抱着阳,存在矛盾),
又提出“冲气以为和”(阴阳又是可以相合的),
这才有了“阴阳”概念的雏形,
与现代哲学思想中的“对立与统一规律”比较相似。
而五行说的起源也是无法追溯的,
史学家们认为它的起源可能与人们的经历或者从事的劳动有关,
如治水一事,禹的父亲鲧就是因为治水失败获罪,而禹治水成功获得了声望,
鲧采用的治水方法是“堵”,禹采用的却是“疏”。
因此,人们对水的性质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又如人们在制陶、冶铜、纺织、制作工具等方面,
发现这些生产活动,都离不开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
所以,人们觉得这五种材料能制造出上百种物品。
(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国语》)
后来人们又总结出,世上万物都由这五种物质组成,
根据五种物质的特性,
也就产生了早期的“五行”概念:
金:坚硬,亦能刚能柔
木:生发、能屈能伸
水:流动、滋润
火:燃烧、发热、温暖
土:厚重、载万物
所以,在邹衍之前,“阴阳”和“五行”原本就是两个不相关的概念。
邹衍,战国末期齐国人,作为诸子中的一员,
在稷下学宫百家争鸣的氛围里,邹衍也是比较显眼的一位,
其他学说都在研究人与人、人与敌人、人与社会这种比较现实的问题,
邹衍却特立独行,研究的是星象、历法、占卜这些方面,
最终将“阴阳”与“五行”联系在一起,创造了“五德终始说”。
什么是“五德终始说”?
五德:木、火、土、金、水所代表的五种德性,
终始:指"五德"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运转。
"五德终始"指这五种性能从始到终、终而复始的循环运动。
邹衍常常以这个学说来为历史变迁、王朝兴衰作解释。
邹衍的“五德终始说”,认为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
也是由五种元素支配,也会根据这五种物质属性来变化,
所以,历史上每一王朝的出现都不是偶然的,都有一种必然性。
这一点其实比较有意思的,
法家那边把朝代的兴亡归结于是否重视法治法规上,
邹衍却是把兴亡联系到了“德”上,
意思是说,一国的兴亡在于这个国家是什么“德”,
若是火德,那水德的国家会来收拾你;
若是水德,那土德的国家会来消灭你.......
邹衍说,“五德之次,从所不胜,虞土、夏木、殷金、周火” ,
虞,传说在夏朝之前的五帝时期还存在个虞朝,
邹衍的五德始终说的起点是黄帝时期,也即是虞朝土德,
夏朝取代了虞朝,就是木德“胜”了土德;
商殷取代了夏朝,便是金德“胜”了木德;
周朝取代了商殷,也就是火德“胜”了金德。
总的来说,邹衍认为这种“天意”是有历史规律可寻的,
认为历史的变化不是发展,而是循环。
邹衍这套“五德终始说”,一经“上市”便受到当时的齐国国君喜爱。
夏商周时期,人们普遍都喜欢占卜,如“龟卜”,
也就是采用龟的腹甲,在上面钻个小孔,然后将龟甲拿到火上烤,火点就对着小孔,
龟甲上有纹路,人们根据纹路走向来判断吉凶。
但是龟甲的纹路哪有邹衍的理论更具说服力呢?
当时的齐国国君齐宣王和后继者齐闵王,与其他诸侯国国君一样,
都有“问主天下”的野心,且野心膨胀,
无论是齐宣王,还是后继者齐闵王,还是其他诸侯,
对邹衍的理论相当重视,
这不仅仅是“新、奇、特”的问题,
主要是大家都想知道自己国家是什么“德”,该怎么做才能让“德”更兴亡,
还有开战的时候,敌对国家又是什么“德”,自己获胜的几率有多大。
齐闵王后期有些过于昏头了,日渐衰败,
邹衍就离开了齐国,去了燕国,
起初是极受礼遇,但燕齐发生争战,身为齐国人的邹衍被诬告下狱,
后来虽然被释放了,但他最终回到齐国,后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