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进入学校学习的孩子们
//////////
不知从何时开始,人民遇到法律难以评判的问题时,会开始向媒体求助,问题的关注度越高,越能引起政府的重视,越容易获得解决。
电影,同样具有这样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熔炉》上映第三十七天,韩国国会以207票赞成、1票反对的压倒性票数通过了《性侵害防止修正案》,又称《熔炉法》。《美国田园下的罪恶》影响了美国立法对儿童权益的保护。《罗塞塔》上映后,推动了比利时政府出台“禁止雇主向十几岁的童工支付低于成年工人最低标准的工资”的法律,被称为“罗塞塔计划”。
印度接连两部教育电影《起跑线》和《嗝嗝老师》,不知能否引起政府足够的关注,重新审视教育法案不合理的地方。
多年后,嗝嗝老师退休了
影片结尾,嗝嗝老师变成嗝嗝校长,从办公楼里走出来。岁月把睿智、平等和爱刻在了她的脸上。她穿过长长的欢送人群,在队伍末尾看见曾经的9F班全员站在那里,带着鲜花、微笑和掌声,这无疑是全片最令人动容的升华。
9F班的孩子都已长大成人
可导演没有交代的是,9F班同学现在的职业,我们只能通过想象来填补留白。
或许,大家在嗝嗝老师的影响下,纷纷考入理想大学,离开贫民窟?又或许,期末逆袭第一名的女孩儿已早早成为人妻,囿于厨房和菜市场;修车男孩继承了爸爸的修车铺;睡在海上的Aatish至今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
印度贫民窟人民的生存现状
我不禁陷入深深的思索,到底哪一种可能性更大?教育就像一个硬币有两个面,正面是可以弥补人先天差距的天使,反面是不断拉开阶层差距的恶魔。
印度官方把《嗝嗝老师》归类为喜剧,可这部电影让人笑不出来。宝莱坞每一部现实主义影片多少都会带有一点浪漫主义色彩,生活已经如此艰辛了,电影一定要为观众心里照进一束光。
最后,想用一句正能量的话与大家共勉,既然人生而不平等,那就用余生去追求平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