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八怪”,是清康熙中期至乾隆末年活跃于扬州地区的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美术史上也常称其为“扬州画派”。 [1] 在中国画史上说法不一,较为公认指: 金农 、 郑燮 、 黄慎 、 李鱓 、 李方膺 、 汪士慎 、 罗聘 、 高翔 。至于有人提到的其它画家,如阮元、 华岩 、 闵贞 、 高凤翰 、 李勉 、 陈撰 、 边寿民 、 杨法 等,因画风接近,也可并入。因“八”字可看作数词,也可看做约数。他们大多出身贫寒,生活清苦,清高狂放,书画往往成为抒发心胸志向、表达真情实感的媒介。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作官前后,均居扬州, 以书画营生。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兰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取法于 徐渭 、 石涛 、 八大山人 ,而自成家法,体貌疏朗,风格劲峭。工书法,用汉八分杂入楷行草,自称 六分半书 。并将书法用笔融于绘画之中。主张继承传统十分学七要抛三,不泥古法, 重视艺术的独创性和风格的多样化,所谓未画之先,不立一格,既画之后,不留一格,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诗文真挚风趣,为人民大众所喜诵。亦能治印。有《郑板桥全集》、《板桥先生印册》等
郑板桥《竹石图》
板桥的梅兰竹菊
板桥的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