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是人体不可再生的器官,很多人在出现了胆囊息肉和胆结石的时候会选择切除胆囊。你们有过胆囊切除的体验吗?你们后悔吗?
来自毕节市金沙县的患者张先生(化名)是真的后悔了,原因是胆囊切了,但结石“不死”跑到他的肝里继续“作怪”,这一次,治疗难度和费用都增加了很多……
切除胆囊并不意味着不长结石
张先生早在19年前,就因患胆结石在当地医院选择了胆囊切除,本以为切了胆就不会再长结石了,没想到这一次的切胆决定,却在体内埋下了巨大隐患。
妄想切胆后“一劳永逸”的生活,在5年前被打破。当熟悉的右上腹疼痛袭来,他心头一颤:“我胆都切了,怎么还会疼?”痛感呈阵发性胀痛,强烈且难以忍受,他带着疑虑立即前往当地医院做相关检查,被诊断为“肝内外胆管结石”。面对这一结果,张先生怎么也想不通,也难以接受。
这5年里,结石引起的上腹疼痛间断发作,张先生每次都靠口服消炎药和止痛药来缓解,但终究治标不治本。常年的痛苦折磨,使他身心俱疲,终下定决心彻底治疗。张先生最终来到贵阳结石病医院解决结石问题。
入院后,经详细的检查结果显示,张先生被诊断为:肝内胆管结石;胆总管结石。
没有胆囊结石跑到肝脏里“作怪”
在见到主治医生后,他将心中多年的疑惑全盘托出:“胆囊都切了,怎么还会长结石呢?”
对此,医生无奈表示:“像你这样切胆后仍然长结石的情况,临床上很多,切除胆囊并不能完全阻止结石的再生。”
有研究报告指出,切除胆囊患者和未切除胆囊的患者,胆总管结石的发病率是2:1。也就是说,切胆患者胆总管结石发病率上升了一倍。
根据‘流体力学’的原理,胆囊切除后,胆囊对于胆总管内的流体压力失去了缓冲作用,导致胆总管内压力增高,引起代偿性扩张,从而胆总管内的胆流发生漩涡或涡流,产生沉积,这是再生结石的重要原因。
很多患者以为切了胆就不长结石了,其实不然,很容易招来胆总管结石。相比胆囊内的结石,肝内外胆管结石更加危险,治疗难度也更大。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听到这,张先生对自己当初切胆的错误决定懊悔不已:“本来以为切了胆就万事大吉了,谁知道现在又患上了胆总管结石,我的胆囊算是白切了,丢了个器官不说,现在还是要手术。”
妙手取石 这台手术有些难度
从中午12点50分,张先生的手术开始了。患者的腹部,19年前切胆留下的疤痕还很清晰,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当初他切胆的举动有多“盲目”。
手术后不久,医生就发现张先生存在明显的肠粘连;紧接着找出胆总管下段的3颗直径约0.8cm-1.8cm的结石,予套石篮顺利取出;随后又在左肝管开口处将一颗嵌顿结石,顺利取出;最后,又在左肝管内分支胆管内发现大量结石,予胆道镜配合胆囊镜悉数取净,手术进展一切顺利。
直至下午5点,经过4个多小时的奋战,医生团队通过缜密配合及娴熟细致的操作,成功为张先生实施“腹腔镜腹腔探查 胆总管切开 胆道镜探查取石 T管引流 肠粘连松解术”,手术圆满完成。
专家呼吁:盲目切胆有风险
对胆囊结石的治疗究竟是切胆还是保胆,一直有着不同的意见。2015年一项数据追踪调查显示,该机构对5000名“切胆取石”患者进行调研,其中91.77%的患者术后存在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腹泻腹胀、免疫力降低、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17.12%的患者术后复发胆总管结石和肝胆总管结石,84.23%的患者为当初的盲目切胆感到后悔。
医生强调:“这名患者切胆后再发肝内外胆管结石,就是典型的切胆并发症,不仅如此,胆囊切除后还会发生诸多问题,如消化不良、十二指肠液返流、胃食管返流、结肠癌发生率增加、胆总管损伤及胆囊术后综合症等,给患者带来难以想象的痛苦。”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胆囊作为一个非常容易被人们忽视的器官,而今已备受众多专家的关注,胆囊功能的多样性和重要性已为医学所证实:胆囊有存储、浓缩、排泄胆汁、调节肝内外胆道压力、分泌和免疫等十大功能,它的健康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保胆取石不仅解决了切胆导致的“医源性胆道损伤”和“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这两道旷世难题,更避免了切胆导致的腹胀腹泻、油脂不耐受、消化不良、胆汁反流,胆总管结石和结肠癌发病率升高等弊端,有效保障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之,胆囊不是“可有可无的”,保留一颗功能良好的胆囊,对我们的消化和免疫,以及正常的生活,都有重要意义,那么,胆结石患者如何选择切还是保呢?
患了胆结石或者息肉后,首先要明确你的胆囊是‘好的’还是“坏的’,也就是测评胆囊功能。如果检查显示你的胆囊是‘好的’,那么就保胆,让健康的胆囊为你的身体健康服务,不要盲目切除它,胆囊是一个很有用的器官。
如果检查发现你的胆囊已经‘坏掉’,那就不要犹豫,尽早切除。胆囊功能的好坏取决于什么呢?取决于你治疗的及时不及时,越拖肯定胆囊坏掉的可能性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