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是直的,路永远是弯的。-曾仕强
中国人能屈能伸本来是好事情,但是经常有人用错。一个人有权有势的时候,认为自己不摆架子给人家看,人家就不知道;不趁机耍耍自己的威风,就好像没有权势一样。
曹操为所欲为,毫无顾忌,故意表现得和别人不同,就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势,这是对自己非常不利的表现。
这是种错误观念,但几乎所有人,都会这样表现,这是很遗憾的事情。我们奉劝大家,权势越高的时候,越要低姿态一点。
多替别人想一想,少摆架子,少耍威风,这样对自己大有好处。当然像曹操这种人,没人敢跟他讲这种道理,而且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所以职位越高的人,越不容易听到真心话。
他把衣服拿来试穿,弄得董承心里很慌张,因为董承也不知道衣服里究竟有什么玄机,更不晓得曹操要怎么样。
而曹操呢?正是要以此来试探董承,看看其中有什么破绽,董承会不会慌张得不打自招。从这个角度来看,曹操这样做也不无道理,只是不要太过分才对。
曹操检查锦袍衣带却一无收获,于是将其归还董承。董承回府后仔细查看,终于发现血诏。相信任何人只要仔细用心,都会发现衣带血诏的。
因为依照董承的经验,他会思考此时此地,汉献帝为什么会平白送他锦袍玉带,并暗示他回去后要仔细查看,这其中一定有名堂。
发现密诏后,董承为掩人耳目,于深夜将其交给刘备。刘备见汉室竟沦落到这般田地,不禁失声痛哭。如果刘备不哭,那还是刘备吗?
他看到血诏,得知汉献帝的处境比想象的还要悲惨,心中不禁惭愧万分。他一心一意想要恢复汉室,然而努力这么多年,一点成就都没有,空有理想,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实现,所以刘备痛哭一方面是哭献帝,一方面也是哭他自己。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会觉得这种表现是刘备发自内心的一种愧疚、一种感动。愧疚什么?愧疚自己的无能为力。感动什么?感动自己目前根本没有什么实力,大家居然不嫌弃他,还对他寄予厚望,他感到身上的责任更加重大了。
刘备义无反顾地接受了这项任务,毫不犹豫地在义状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左将军刘备。以他谨慎的态度,这种白纸黑字的事情平常他是不会草率去做的。由此可见,刘备的决心非常坚定,这是他很了不起的表现。
与董承会面后,刘备深居简出,每日在家种菜浇花。刘备如果不种菜,天天看兵书,曹操就觉得这个人非*不可,刘备这么做是为了掩饰自己,为了避开曹操的耳目。
刘备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知道曹操一定派人跟踪,四面监视他的行动。所以他只好每天到这里种菜,种菜只是表示他没有大的志气,没有野心,就是如此而已嘛,他的目的是让曹操放心,不要老盯着他,然后他可以比较安全地度过这一段日子。
次日,曹操让许褚张辽来请刘备到府相见,刘备正在打水,听闻此言绳索从手中脱落。可见刘备开始是很慌张的。
他刚刚在义状上签字,突然间来人,说丞相要请他过府相聚。再有定力的人,听到这话也一定会慌张,但内心的慌张有没有直接表现出来,这个才比较重要。
如果刘备完全是惊慌失措的样子,一旦来人回报曹操,他是过不了这关的。但刘备没有,他虽然内心慌张,但外表还是很镇定,这跟他平常的素养有很大的关系。
我们常常讲“书到用时方恨少”,平常不读书,到了急需要用的时候再去翻书是来不及的。我们还有一条成语叫临渴掘井,意思是到口渴的时候才去挖井,同样也是来不及的。正因为刘备平日注意积累生活经验,所以在非常时刻才会有这种应付难关的能力,否则是很难做到的。
刘备便问请他到相府所为何事。这是刘备的一个破绽,照理说他应该马上应允,准备好就过去才是。从这里我们感觉到,虽然刘备已够谨慎和镇定,但他心里还是很慌张,显得有些心虚。好在来人警觉性不高,认为这样问也是常理,并未深究。
其实,曹操的内心也很矛盾:一方面他很不喜欢刘备,所有的谋臣都跟他分析,说刘备志不在小,总有一天会成为劲敌,这给他很大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他又很希望刘备、关羽、张飞能够为己所用,这样将会大大增强他的实力。
在这种矛盾的心态下,曹操听说刘备居然整天浇园种菜,感到非常纳闷。当时正值梅子成熟之时,所以曹操干脆把刘备叫来,想趁此空闲二人煮煮酒,聊聊天。
曹操这样做,一方面是想了解刘备真正的心思,另一方面,也想通过刘备的反应看看他对自己到底是什么态度。这个过程当中最难受的当然是刘备,一方面他信不过曹操,另一方面他也知道,以目前的状况,自己根本逃不出曹操的手掌心。
所以,这是刘备一生当中很艰难的一个关卡,只有安全渡过,才会有未来的前程。我们建议大家把每一次的危难、每一次的挫折,都当做人生要超越的一个关卡。
相信刘备当时正是抱着这样一种心态,认为这一关迟早要过,既然来了就要沉着面对,尽量顺利过关,给自己增添一次人生的磨炼。正是有这样的心理准备,他才得以从容地应对即将发生的一切。
青梅树下,曹操和刘备对坐而饮,却各怀心事。突然间,风云变幻,天边出现了一道奇异的龙形云彩,于是曹操以龙为题大谈一番。
龙在西方人的眼中是邪恶的象征,所以他们很奇怪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喜欢龙。其实我们中国人也知道,龙并不完全是吉祥的象征,它也可能是邪恶的代表。但是我们看待龙的态度,却跟西方人截然不同:西方人认为,既然龙是邪恶的事物,就只能与之对立抗争,所以他们永远没有想过谋和,只会把自己搞得很辛苦;中国人则不一样,我们认为龙既然神出鬼没、变化多端,凭人力难于应付,那还不如干脆与之融为一体。所以中国人讲到龙,都觉得很神圣、很亲近,甚至说自己是龙的传人。由此看见,西方人对待问题采取的是逆反的态度,而中国人则是顺性而为。
刘备既然来见曹操,如果什么话都不敢回应,那就糟糕了。所以曹操谈起龙的变化,正是最好的共同话题。曹操说天上的云彩宛若苍龙一般,正是因为他心中有龙。
如果曹操满脑子都是兔子,那他看天上的云只会觉得像兔子一般。刘备便顺着他的意思加以延伸。我们特别用“延伸”这两个字,是因为有很多人讲话习惯你说东,我就说西,你说龙很美,我就说龙很难看,这种处处与人唱反调的做法很不可取。
以刘备的处境和智慧,他当然不敢也不会这样,所以他只能顺着曹操的意思加以延伸。这样既有谈话的题材,又不会激怒对方。
曹操谈论龙,刘备可以顺着他的话题去延伸,但曹操竟然突然问起谁是当世英雄,刘备就不敢直说了。
如果他说曹操是英雄,会被认作是拍马屁;倘若说自己是英雄,难保不会引来*身之祸。
刘备知道说谁都不妥当,既然没有把握,那还不如干脆吞吞吐吐、含含糊糊,让曹操先表明他的态度,再来考虑应该如何应对,这才是比较安全的做法。
刘备有意回避,曹操却一再追问。无奈之下,刘备逐一列举袁绍、刘表、孙策等各方诸侯,却被曹操一一驳回。
曹操表示看不起那些割据一方的风云人物,他的最后的结论居然是当今的英雄只有两位——刘备和自己。刘备的心思被曹操言中,吓得大惊失色,连筷子都掉落在地。此时刘备是真的被吓着了,而不是假装出来的。
刘备心想,曹操看似高抬自己,说只有你我二人才堪称当世英雄,其实是说只有我们两个人才是真正的对手。因为真正的天下英雄只能有一人,绝容不下两个。
但刘备敢说这种实话吗?他不敢。幸好刘备运气好,正巧碰到天上打雷,于是赶紧推说是被雷声吓得如此。
曹操信以为真,心想一个响雷就吓得此般模样,这样的人难成大器,因此对刘备的戒心也就逐渐有所放松。刘备后来有机会得以逃离许都,与他此番成功的表现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煮酒论英雄,刘备虽然顺利过关,但毕竟寄人篱下,又害怕他日血诏之事败露,因此打算尽早离开许都。恰逢此时袁术人马途径徐州,于是刘备借帮曹操打袁术之际,脱身而去。
我们刚才讲过,如果刘备当时表现得很镇定,认为自己与曹操并称为当世英雄也不为过,那他再想离开曹操就没那么容易了,不管他有什么借口曹操都不会放他离去。
但现在刘备成功地让曹操放松了戒心,于是连忙抓住机会,主动请命去拦击袁术。曹操未加深思就同意了,但是旁观者清,郭嘉得知后告诉曹操,说好不容易将刘备收在身边,这样让他离去无异于放虎归山。
中国人经常把厉害的对手抓到旁边,就近看管,既不落下妒贤嫉能的骂名,也能降低对自己的威胁。曹操一听,马上明白了过来,赶快叫许褚去追。
许褚追上刘备,说曹操命他回去商量大事。刘备怎么可能回去呢?他知道这次回去就永远没有办法离开了,于是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由,拒绝返回许都。
许褚的勇猛没话讲,但是脑子很简单,一听刘备讲的也有道理,便调转马头,回复曹操去了。
这不是很幸运是什么?曹操这样精明的人,允许刘备带兵去打袁术,已是不易;后来醒悟过来,又派出头脑简单的许褚前往追赶,对刘备来说,更是幸运中的大幸。
因为要是换作别人,就没有这么轻易被打发走了。所以刘备等许褚一走,马上传令全军马不停蹄,加紧赶路,终于逃离了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