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型与雏形的区别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6-17 16:27:55

第二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发展状况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2.孔子的教育思想

①孔子的教育目的:孔子特别重视教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

②孔子的教育内容:孔子继承了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教授的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

③教育的功能:论述了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④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立志有恒、克己内省、改过迁善、身体力行。

⑤孔子的教学方法:勤于学习,广于见闻;学而时习,温故知新;学思并重,以学为重;学以致用,言行相符;虚心求学,奋发不息;启发思维,举一反三;因材施教,实际出发。

⑥孔子关于教师的论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热爱学生,对学生无私无隐;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3.孟子的教育思想

①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性善论;②明确提出“明人伦”的教育目的;③关于道德教育和修养的思想:存心养性、立志养气、反求诸己、知耻改过、磨练意志;④的教学思想:启发教学与深造自得、因材施教与坚持标准、循序渐进与专心有恒。

4.荀子的教育思想,性恶论。“礼”的思想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核心观念,荀子强调,“礼”是衡量一切的最高标准和治国的根本,即“人道之极”。

5.墨子的教育思想

教育作用

人性素丝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指出先天的人性不过如待染的素丝,有什么样的环境与教育,就能造就什么样的人。

教育目的

培养“兼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

教育内容

除了以“兼爱”为核心的道德教育外,墨子还注意对自然科学、生产技能、军事知识等技能的训练。例如:“小孔成像”、“三表法”等。

教学原则

主动(强说人),创造(古之善者则诛之,今之善者则作之,欲善之益多也),强力而行(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言必信,行必果、志不强者智不达)。

教育管理

领导制度:巨子相承(禅让)。

私学管理:教义教规(以求天下之利为核心)。

6.董仲舒的教育思想

概述

董仲舒被称为“汉代孔子”,代表作《举贤良对策》,提出三大文教政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创太学,改革选士制度;兴教化,正万民”。

教育目的

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和统治地位。

明确地提出了“性三品”说。他把人性划分为“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筲之性”三个不同的等级。

教学内容

“六艺”教育。

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道德教育内容,三纲包括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包括仁义礼智信。

德育原则和方法:“以仁安人,以义正我”、“强勉行道”、“必仁且智”、“重义轻利”。

教学方法

强勉学问(“事在强勉而已矣!强勉学问,则闻见博而知盖明”)

节博合宜(学习不能“太博”,也不能“太节”)

专一虚静(他认为学习必须专一,始终好善求义,才能知“天道”)

教学的作用

董仲舒认为人性中兼有善恶的因素,教育的作用就是发展人性,使人成为善人。

对教师的要求

董仲舒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言传身教,即所谓“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又)慎其行”。

7.韩愈的教育思想

性三品与教育作用

“上焉者善焉而已矣,中焉者可导而上下也,下焉者恶焉而已矣”,韩愈认为性可移,但尽管性移了,而上下的品级却是始终不可移的。

教育宗旨

“明先王之教”—“仁义道德”

《师说》论师

教师的作用——“古之学者必有师”。

教师的任务——传道、授业、解惑。

择师的标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师生关系——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8.《学记》

历史地位

我国战国末期出现的教育文献《礼记•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被视为“教育学的雏型(雏形)”,其中以教学原则的总结最突出。

教育的作用

1.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2.教育与人的关系:“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师生关系

“教学相长”、“师道尊严”。

教学原则

1.启发诱导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2.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原则(“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藏息相辅”)。

3.长善救失原则(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4.预防性原则(“禁于未发之谓豫”)。

5.及时而教原则(“当期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6.循序渐进原则(“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谓之逊”“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7.相互观摩学习(“相观而善之谓摩”)。

8.教学相长原则(“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促进)也”)。

9.苏格拉底,古希腊。教育思想:产婆术(苏格拉底教学法):讥讽、助产、归纳、定义。知识即美德。

10.柏拉图著有《理想国》,古希腊。教育思想:国家主义教育思想的渊源;最高目标(主要):培养哲学王;课程体系:“四艺”(算数、几何、天文、音乐);重视女子教育。

11.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教育思想: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最早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原则的人。教育思想的基础:灵魂学说,亚里士多德构建了他的灵魂论。他认为人有三种灵魂:理性灵魂、非理性灵魂和植物性灵魂。实施体、德、智三育,倡导自由教育。教学方法:重视练习与实践。“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12.昆体良著有《雄辩术原理》,古罗马。教育思想:教育目的:培养“善良的、精于雄辩的人”。他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教学组织形式:主张实行集体教学,这是班级授课制的萌芽。它反对在教育中实施体罚。《雄辩术原理》又称《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教法的著作。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