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为瞿独伊
瞿秋白与远在国内的沈剑龙也有书信往来,1929年3月,他寄去一信,信里放着独伊的照片,在照片的背面,瞿秋白写道:
“龙弟,这是独伊最近的小照,阿爹看了作何感?她的妈妈赠。一九二九(年)三月六日”。
归国后,瞿秋白受命于白色恐怖之中,以柔弱的书生之肩,担起统帅全党之责,并发出武装革命的吼声,直至被捕入狱。
1935年6月18日,拒绝蒋介石手下多次劝降的瞿秋白写下绝命诗后,唱着由他首译的《国际歌》走向刑场,留下最后一句话:“此地正好,开枪吧!”饮弹牺牲,时年36岁。
杨之华母女被安排去了苏联,解放后,杨之华任全国妇联副主席,终生未再嫁,一直在搜集整理瞿秋白文稿和作品。
“只要能为社会的前进照亮一步之路,他就毅然举全身而自燃”。
梁衡曾经感叹,瞿秋白的书生本质,让他以十分才华未能成就一分事业。但瞿秋白本质上就是拜伦、切格瓦拉那样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独特之处正在于此:以一种孤独而执着的诗性,为革命、为爱情赋予了不同寻常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