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思维比做一部复杂的机器,人的行为是这部机器的输出的话,
那么心智模式就是驱动这部机器的底层操作系统,
它决定了你的底层思维和底层逻辑。
关注我,本期内容有道君给你系统的介绍什么是心智模式,心智模式如何决定情绪和行为,以及如何发展你的心智模式。
01 什么是心智模式
每当我们遇到一件事情,都会在大脑中产生一个想法,这些想法表面上看起来杂乱无章,但如果你仔细分析,就会从中发现独特的规律。
比如面对同样一件事,有些人想的更加乐观、有些人想的更加悲观;遇到一个困难,有的人习惯于从外部去找原因,有的人习惯于从自身去找原因。碰到一个问题,有些人习惯去思考问题是什么,有些人却习惯去思考解决办法是什么。
这些具有惯性的想法就是心智模式,它决定了你的底层思维和底层逻辑。
换句话说,所谓的心智模式就是我们头脑中惯有的组织和加工世界的方式。
你也许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在一条狭窄的山路上,一个货车司机正在爬坡,他已经连续开了三个小时,有点昏昏欲睡,快要到坡顶的时候,迎面来了一辆车,车上的司机伸出头,伸手指了一指,对他大喊了一声:“猪!”,然后呜的一声两车擦肩而过。他猛地清醒过来,立刻伸出头冲着车的背影大声骂道:你他妈才是猪!你们全家都是猪!当他得意地回过头来,突然发现眼前有一大群狂奔的肥猪!惊恐之余,刹车不及连车带人掉进沟里去了。
其实,对面的司机只是想告诉他前面有猪,但在他的心智模式里,那句话只有一个意思,那就是在骂他是一只猪,他觉得这是对他的极大的侮辱。
所以,如果把人脑比作一台电脑的话,这个司机脑子里运转着自己的操作系统,当他接受到“猪”这个信息时,大脑迅速构建出一个“对面司机骂我是猪”的世界,正是这样的心智模式让他失去了躲开危机的机会,可见,心智模式对我们的情绪和行动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转发评论,关注收藏,接下来有道君和你聊聊心智模式如何影响我们的认知和行为。
02 心智模式如何影响我们的认知和行为
心智模式不仅影响了我们的情绪和思维,更会决定我们的行动,最终导致截然不同的人生。
古希腊哲学家爱比克泰德说:人不是被事物本身所困扰,而是被他们对事物的看法所困扰。
意思就是,一件事对我们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并不取决于事情本身,而是取决于我们怎么看待他,而如何看待世界、如何采取行动又取决于我们的心智模式。
所以,你有什么样的心智模式就决定了你将看到什么样的世界,或者说我们看到的都是自己构建的世界。
佛语禅宗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说法。这句话翻译成白话就是,一切真实的事物都是你的心智模式,而一切的心智模式对于你来说就是真实的世界。
比如,同样是半杯水,有些人看到的是只剩半杯水,所以很焦虑、很消极;有些人看到的是还有半杯水,所以很开心很积极。
这就是心智模式的影响,他让我们对同样的事物产生不同的解读和情绪,促使你采取不同的行动,而这一模式就是我们的底层思维和底层逻辑。
比如,你觉得自己能应付一件事,你就会想各种办法、全力以赴,事情做成后就会强化我能行的信念,积极的心智模式得到进一步增强;反之,如果你觉得自己做不到,就会各种拖延、想退路、找借口,最后事情就越有可能做不成,我做不到的信念也随之得到了强化,消极的心智模式就进一步被增强。
总结起来,心智模式分别以防御型和成长型两种最底层的思维和逻辑影响了我们,最终决定了我们整个人生的走向。
03 防御型心智模式究竟有什么问题?
防御型心智模式呈现出三种思维方式,分别是:僵固型思维,应该思维,和绝对化思维。
比如:
一个经常被父母称赞聪明的孩子,很容易陷入到自我证明的陷阱中。
他们为了维护自己聪明的形象,只愿意做一些简单的事情而习惯性地回避挑战,逐渐形成了僵固型思维。
进一步恶化,孩子就会发展出“应该思维”,他们认为自己应该时时刻刻表现得很聪明,否则就没有人喜欢自己,这种思维倾向于防御自己内心已有的规则。
最终,孩子如果在某件事上犯了错误,比如一次考试失败了,就会认为自己连考试这件小事都没做好,这证明自己根本不聪明。进而,为了避免伤害,孩子就产生了什么都不敢尝试的绝对化思维。
所以你看,以外界和主观的评价代替了与世界的互动,会让原本一张白纸的孩子形成了消极的防御型心智模式,失去了成长的机会。
与此相反,成长型心智模式则推动人不断地创造,积极地与世界发生互动,从而实现心智的自我进化。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积极乐观、不断进步,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发展成长型心智模式呢?
04 如何培养成长型心智模式?
如果我们把防御型心智模式比做一潭死水的话,那么成长型心智模式就是一条充满生命力的河流。一条河流要流动起来,需要三个条件,分别是地势落差产生的动力、永不干枯的水源以及提供路径的河道。
接下来有道君给你介绍发展成长型心智模式的动力、水源和河道。
1.创造性思维为你心智成长提供持续的动力比如:
我有一个朋友很喜欢自媒体创作,可经济上暂时有些困难,没法外出学习专心创作,只能做一份自己不那么喜欢的工作。他一直被这个问题所困扰,觉得自己为了钱放弃了理想。
其实很多人都有类似的困扰——你有自己的目标和梦想,但现实的条件就是不允许你去追求梦想。
这个时候,一般人的眼里只看到困难,他们会想:我连钱都没有、连自己都养活不了,哪有什么资格去追求梦想呢?于是在各种纠结和自我怀疑中痛苦不已、裹足不前。
而另一群人的想法则完全不同,他们接受没钱的现实。在他们心目中,如果钱是实现梦想的前提,那就全力以赴去挣钱,在他们眼里挣钱只是实现梦想的路径。如此一来,当他们挣钱的时候,完全清楚自己是为什么而挣钱。
而这种把困难当做实现梦想的工具的认知,就是创造性思维。
总结起来:
创造性思维就是以终为始的思考方式,先去思考自己想要什么,再去考虑如何去实现,现实的环境能提供什么,又不能够提供什么,怎样做才能弥补现实和目标之间的鸿沟。
正如冯仑所说的:创业的人都是先有一个梦想,再去找钱想办法实现梦想。如果有了钱才去创业,那就不叫创业了。
屏幕前的你,有梦想吗?你跟梦想之间的鸿沟是什么?你想过做哪些事去跨越这些鸿沟吗?请把你的答案打在屏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