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形象塑造特点,包法利夫人中艾玛的女性形象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6-23 21:16:31

知识点提要

1.《包法利夫人》(1856)是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中的一部力作。

2.“包法利主义”:指一种不切实际、想入非非的品性。它与爱玛这个形象结成一体,成为文学上的一个专有名词。“包法利主义”是平庸卑污的现实和渴望理想爱情、超越实际可能的幻想相冲突的产物。“包法利主义”作为一种精神现象,它是七月王朝和第二帝国时期享乐生活盛行的恶浊风气孕育而成的,福楼拜对此持谴责态度。

包法利夫人形象塑造特点,包法利夫人中艾玛的女性形象(1)

结合具体理解

在艺术上,《包法利夫人》一向被看作一部典范作品。

1.在典型的塑造上,福楼拜更注重精神气质的描绘,而不是性格特点的刻画。爱玛的耽于幻想,包法利的浑浑噩噩,郝麦的讲求实利,都是从人物的精神状态和特点去表现的。这种精神气质的形成同环境存在密切关系,换言之,这是环境的产物。

2.在遣词造句上,福楼拜不愧为大师。《包法利夫人》文字的精美在法国小说中可以说首屈一指,名句不胜枚举。比喻贴切,声音铿锵,都是不易之句。福楼拜还十分重视段落的安排和前后文的配搭关系,

3.在叙述角度上,福楼拜力求变化。比如在上卷第9章中有一段包法利夫妇用餐的描写,这对夫妇用餐的场面表现得较为特殊,读者只面对爱玛一个人,仅仅通过她的眼睛才看到这个场面。读者看到爱玛的心灵,并进而看到餐桌上所发生的情况。这一段叙述不同于一般的第三人称的写法。文字从白描转到人物感受,再回到白描,叙述角度几经变换。这样描写非常客观,作者隐没不见,只是描写角度不断变换而己。评论家将这种角度变换称之为电影手法。

4.在小说结构上,《包法利夫人》全书分成基本对称的两部分,按女主人公的经历来安排,她的发展至农业展览会形成高潮,然后走下坡路,直到结尾。这种十分均衡的配置使得全书的结构非常稳固,有别于其他小说。

5.倡导“客观而无动于衷”的创作理论。福楼拜不主张作家对现实生活直接进行阐释和评价,反对作家个人的主观愿望和情感爱憎干预作品的构思、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塑造。为了追求客观的叙述效果,他采用了克制、中立的方式讲述故事,在叙述角度上进行了大胆创新,打破了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权威叙述人全知叙事的模式,而采用了多种视角叙述,并在其中进行灵活转换。在语言上,大量运用自由间接引语,模糊叙述人语言和人物语言的界限,取得了客观而又含蓄隽永的独特效果。

7.侧重描写日常生活的平庸和恶浊。在描写的对象上,福楼拜更多地侧重于描写日常生活的平庸和恶浊,现实主义文学中具有进取心的英雄人物形象从其小说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形形色色的卑劣角色。其中,“谈吐就像人行道一样平板”的包法利先生,是迅速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造就的浑浑噩噩社会风气的形象体现。

加深印象

《包法利夫人》有着深厚的思想内涵。首先,爱玛的悲剧是对卑污得令人窒息的现实的深刻揭露。作者对爱玛的悲剧命运仍然抱有深切的同情。结局饱含了作者对现存社会愤怒的斥责。

其次,该书体现了平庸恶浊的社会风气产生平庸人物这样一种现象,包法利就是代表。这种逆来顺受的窝囊人物,是平庸的社会风气产生的新典型,也是福楼拜敏锐的发现,这不能不说是对当时社会的深刻揭露。平庸恶浊的社会风气还产生了一系列卑劣的角色,他们本是资产阶级的“精华人物”,其中,刻画得最出色的是郝麦。再次,为了揭露现实,小说展现了两幅对照鲜明的画面。老农妇勒鲁的存在是对这幅经济繁荣景象活生生的控诉!她几十年的辛劳,只换得一枚值25法郎的银质奖章。小说里描写当局提出“政治的冲突要比空气的*乱可怕多了”,含蓄地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气氛。总之,小说写出了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社会现实。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