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 维恩图效果示例
教师选择维恩图引导学生对Kevin和Max进行比较和对比,利于学生换位思考、推敲细节、理解人物,形成更为客观的分析与推断。
Step 3
确定比较类别(category)
[设计意图]
教师指导学生确定可以用来比较和对比两个主题的类别(见表1)。
例如,考虑Max和Kevin的年龄、性格和爱好等。
表1. 比较类别
点击放大看得更清晰哦~
同时,根据导入环节的三个问题,学生头脑风暴与其相关的类别,把相关程度高的类别保留下来。
如:两个人的外貌、家庭环境、智力、品行等,把无关的淘汰。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聚焦问题来确定类别,使学生的思考有主线、有方向、有深度,强化比较和对比中的逻辑概念。
Step 4
熟悉标志词(signal words)
Brainstorm some signal words that show differences (e.g. however, different from) and similarities (e.g. both, similar to).
[设计意图]
教师为学生搭建语言和思维的支架。不同语言的不同结构体系造成思维方式的差异。英语是一门从属结构的语言,连词使用频率高,以逻辑思维为主;而汉语是一门并列结构的语言,连词出现频率低,人们更习惯形象、直观的思维。
梳理比较和对比中的标志词(见表2),也就是承接比较和对比的连词,可为学生后续的口头交际和写作提供必要的语言输入,引导学生用英语思维学习、使用语言。
表2. 比较和对比的标志词
点击放大看得更清晰哦~
Step 5
构建维恩图
[设计意图]
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制作维恩图的思维过程是先对比(发现不同点),然后比较(找出相同点),最后依据对比和比较的信息,进行归纳、分析和判断(图3和图4)。
图3. 学生课堂笔记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