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题六:英雄榜样,责任奉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八一勋章”获得者杜富国,在面对复杂雷场中的不明爆炸物时,对战友说:“你退后,让我来。”在英勇负伤、失去双手和双眼时,他说:“我虽然失去了双手,但我还有健全的双腿,可以继续为梦想奔跑;我虽然失去了双眼,但我有信仰的明灯,可以继续照亮我前行。”在获得的荣誉面前,他说:“我是一名普通的扫雷兵,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但党和人民却给了我很高的荣誉。”杜富国的话对于我们青年学生如何正确认识“我”,颇具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
1.敢于担当见真我。
2.有光有梦想,我自有方向。
3.以国为名,我将无我。
4.融入大我,方成真我。
5.让小我在大我中成长。
例文:
“有我”与“在我”齐飞,责任与奉献共一色
在“八一勋章”获得者杜富国身上,我看到了“功成不必在我,而功成必定有我”的两个“我”。对我们来说,只有每一个都担起自己的使命,奉献自己,才能绘成崭新的蓝图。吾辈青年需奋楫笃行,但也不必去独揽功劳。我们需要的是高尚情怀、无私奉献和责任担当。
“功成必定有我”是一种使命,一种担当,一种久久为功的坚守。“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青年时期的*离开韶山前往东山学堂求学,临行之际改诗赠父以明少年心志。正是在这崇高志向的引领和救亡图存的刺激下,*百折不挠地走过了少年、青年,一步步成长为伟大的开国领袖,由此才有了新生的社会主义共和国。
曾国藩说:“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挺膺负责,方有成事之可冀。”“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是青年一代对党和人民许下的庄重誓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是新时代领路人对人民的深情宣誓。一代代青年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即使无法看到成功,也一定会有功效,只有聚众、积久之“功力”,才能有一事之“功成”,复兴路上,你我同舟共行。
“功成不必在我”体现了一种宽广大度和高尚情怀。吾辈青年胸中要有大局,眼中要有大我,看淡个人名与利,不因付出索回报,不为闻达而钻营。“立志者,当计其大舍其细,则所成之事业,当不至限于一隅,私于个人矣。”我们不应独揽功劳,今天我们所取得的成功,离不开千千万万人的庚续接力,切莫将“有我”当“唯我”,让伙伴寒了心。“功成”在谁不重要,“功成有我”方可贵。出“功成”之力,而不求“功成”之誉。身似一叶无轻重,愿将一生献宏谋!
“功成必定有我”,催发我们努力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承担责任。“功成不必在我”,促使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小我融入大我。新征程上,我们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吾辈青年应无私奉献、甘当无名英雄。因为“功成”虽然不必在我手中、在我有生之年实现,其中却有我的执着,有我的奋斗,有我的心血汗水!在“有我”之中彰显“在我”,在“在我”之时不忘“有我”,才能保证各项事业走向胜利。
有我与在我齐飞,责任与奉献共一色,玉汝于成,功不唐捐。
押题七:文化传承,书法人生,青年启迪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发言中提到,从“神舟”到“嫦娥”“玉兔”再到“天宫”“天问”,中国人民把对遥远星空和未知宇宙的无尽憧憬寄托在这些美好的名字之中。祝融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火神,火的应用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驱散黑暗,带来温暖。“祝融”号寓意点燃中国星际探测的火种,指引航天人不断超越自我,逐梦星辰。
中国航天器的命名让大家切身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妙与厚重,如“天问”的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其实,不只是航天器的命名,生活中有许多地方能让我们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妙与厚重以及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
学校拟举办“感受传统文化之美”征文活动,请你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参与此次征文活动,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1.传统文化厚重之美;
2.蕴含在传统文化中精神追求;
3.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4.与时俱进,保持传统文化的活力;
5.践行中国精神,传承中华血脉。
例文:
传统融时代 文化展生机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之形,何由考之?”千年前古人之天问余音尤震,对瑰丽自然的追寻探索深深地镌刻在中华文化的命脉里。而今,我国科技之力日盛,大国重器惊艳亮相, “神舟”“天宫”“天问”……立足于时代,把传统与新尖文化相融合,让文化展现蓬勃生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立根立心之本;大国重器,是国家和民族发展强有力的支撑者、护航人。二者合一,是灵魂与躯*相融,必将发挥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力。古有“天上宫阙”的遐思,今日便有“天宫”落成;古有嫦娥奔月的神话,今日便有“嫦娥”探月;古有“北溟有鱼,其名为鲲”的传说,今日便有“鲲鹏”入海。科技工作者们在用自己的方式传续文化薪火,将中华文化的浪漫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一个个贴切而美丽的名字,让人一读起就心生绮思,让大国重器仿佛从古书中走出一般,尽显亲切。当文化与科技合一,人们不仅能领略文明的别样之美,更为重器铸就了民族归属感、文化自信心的伟力。
开国领袖*曾言:“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重器何尝不应如此?我们都明白,缺乏人文关怀的科技是没有未来的,它就像一个不健全的人,只有野蛮的体魄,却无文明的精神,这让它充满了不可控性。而当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先民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景被赋予国之重器时,我们将能展望它更加辉煌的明日。因为它将代表新时代国民的企愿,承先民之志,展文化丰美。如今“蛟龙”已入海,明日或将有“苍鹰”翱翔九天;今日“鹊桥”已搭起,明日或将有“桂宫”在月落成。
我们还欣喜地看到:“故宫文创”发展文旅产业,以故宫为文化背景,创造精美周边,让“仙鹤”以胶带为载体“飞入寻常百姓家”;王骢颖创作的千年文物表情包被数万网友点赞。每一个创意的背后,都是历史与现实的交融,古典与时代的碰撞。当然,这一切不也是对文化的传承?对其魅力的诠释?
“古老的传统文化如果不走向时代生活,那它就永远停留在故纸堆中的字符而已”。文化当被人看见,传播魅力。樊锦诗先生以一生心血守护七百洞窟,三千彩塑,如今在网络技术的推动下,数字化“敦煌”实现新飞跃,不再是“空中楼阁”“象牙塔”。既保护了文化,又获得了游客量,实现“双利”双赢,相得益彰。
中国人应用敬意与担当传播传统文化声音,让传统文化在时代潮流中展现生机!
押题八:科学精神,质疑权威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后,许多人给钱学森写信,表示向他学习。一天,钱学森收到一封来信,信中指出他新近发表的论文中的一处错误,写信人是个名叫郝天护的小青年。钱学森连忙翻看自己的论文,发现的确有一处误差,他马上给郝天护回信,说:“很感激您指出我的错误。科学文章中的错误必须及时阐明,以免后来的工作者用了不正确的东西耽误事。我认为,您应该把您的意见写成文章发表,帮助大家。您认为怎样?”于是,郝天护将自己的观点写成文章发表在报刊上。也正是由于这封信,郝天护受到极大鼓励,后来投身力学事业,成为著名教授。
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上奋勇前进。作为其中的一员,你从钱学森身上或者郝天护身上学到了什么品质?这对你有什么启发?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
1.敢于质疑,坚持自我。
2.挑战权威,忠于事实。
3.不做盲从权威的旁观者。
4.质疑让人进步,反思让人知明。
4.科学精神当求实务真。
5.科学精神需要严谨态度。
6.科学精神需要质疑与反思。
7.严谨认真,敢于担当。
例文:
敢于质疑权威,勇于突破权威
在词典中,权威的释义是“使人信服的力量和威望”,或者是“在某种范围里最有威望、地位的人或事物”。对于前人树立的权威,我们应该尊重,因为那是前人认知实践的结果,但随着科技的发展、认识的深化,盲从权威、遮蔽双眼、一味信服早已无法适应现代生活。敢于质疑权威,我们应擦亮双眼;勇于突破权威,我们要敢于向前迈步。
敢于质疑权威是要相信自己的判断,勇于突破权威是要避免故步自封。被誉为“股神”的巴菲特曾说过:“要相信自己的判断。”众所周知,股市难以捉摸,市场瞬息万变,每一只股票都有巨大的升降空间,没有谁能一直预言成功。曾经年少的巴菲特尚未成为股市的神话,他在众多股票专家的权威声音中坚持自己的判断,通过对股票的深入分析和市场调查,依靠自己的判断在股海中遨游,受尽股票前辈们的讽刺。然而,相信自己、不断学习分析、敢于质疑权威的他终于超越那些曾经嘲笑他的人,筑就股坛奇迹。
敢于质疑权威才能获得前进的原动力,勇于突破权威才能获得成功的支点。朱熹在《朱子读书法》中说:“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致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敢于质疑是获得新知的前提。生活长进正如读书,有了质疑才能发现问题,直面问题才能突破自我。只有这样,生活才能注入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新的力量,从而不断前进,直到找到成功的方向。
敢于质疑权威要以实践为基础,勇于突破权威要打破陈腐的牢笼。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商品社会,虽然我们耳熟能详“不唯书,不唯上,不唯权威”等名言警句,但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真正能够躬亲实践的却寥寥无几。我国卓越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如果盲信苏联专家对中国地质构造的考察结论,没有日复一日地外出实践,就不可能首先发现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为新中国找到第一口油井;如果哥伦布不坚信地球是圆的,没有带着船队探寻地球的本来面貌,他的船队就不可能发现“新大陆”。
对于权威,我们应该尊重,但是绝对不要盲从,因为盲目追随权威会有出错的时候。一味迷信权威,我们就会丧失自我思考的能力,行动就会不自觉地被专家的论断所束缚。迷信权威是阻碍一个人发展的敌人。敢于质疑权威,我们才能用一己之力带动新的发展;敢于突破权威,我们才能为人类的共同进步贡献力量。
押题九:二元思辨,对立统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杨振宁先生曾对弟子翟荟说,做科研要“宁拙勿巧”。翟荟教授也说,“宁拙勿巧”是一种科研态度,一方面是说做科研不要投机取巧,必须诚实;另一方面是说做学问没有捷径可走,必须一步一个脚印。
俄罗斯谚语:“巧干能捕雄狮,蛮干难捉蟋蟀。”这句话道出了一个普遍的真理,即做事要讲究方法,巧干胜于蛮干。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看法,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
1.既要脚踏实地,又要讲究方法。
2.踏实做事,灵活处事。
3.诚实为人,不投机取巧。
4.脚踏实地,宁拙勿巧。
5.讲究方法,提高效率。
例文:
拙中得巧,清光自来
古语曰:“宁拙勿巧。”有人又云巧干胜于蛮干。巧意味着机数,拙则意味着踏实稳干。二者看似相悖,但巧有巧的简便,拙有拙的稳妥,二者结合,先是有“词劣而后工”般拙的积淀,再随着它“新去月婆安”,巧妙应变,也会悟得那条“人道是,清光更多”。是故在拙中觅巧,清光自然来。
老歌《笨小孩》近期刷屏网络,便是大众对拙这样持续努力的态度认可。无论是《阿甘正传》里的励志阿甘,还是《垫底辣妹》里逆风翻盘的女孩。全社会都在肯定这不怕重头再来的勇气,这沉心静气的心境。但他们,是有智慧地“拙”,是头脑请醒地拙。而反思当今,为何那么多人,在高中,是小镇做题家,不注意方法,肝脑涂地也换不来理想大学通知书;在工作里,被迫“乙里乙气”,带着乙方的“奴”姿态,仅被指挥付出全力,而不去主导局面,终究成了心底抑郁的、沉默的大多数。如阿麦克·韦斯的“后视镜”理论,只顾着当前之路,而忘记来因与去路。
这是“拙”悲哀,而反之,“巧”又如何不是一样?
的确有人取巧夺胜:在改革开放初期,随意游深圳,获一身黄金,在文物并购低谷时二两拨千金,成顶级收藏家。但这样没有积淀的巧,不死守,很难出位。所以有明星乘直播快车敛财,终获诈骗丢脸一条龙服务进监狱,所以有《看不见的城市》云:所谓得巧而沉醉在城市者,终成*之奴。”
“拙”与“巧”孤立则均有风险,然合则有无穷的制胜潜力。
就文学领域而言,我们深知杜甫苦心孤诣,不成好文不罢休。“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来的是多么自然与灵巧,可反观时人授机取巧“萧萧搏黍声中日,漠漠春鉏影外人”,博黍与春鉏就是黄鹏与白鹭,“萧萧”与“漠漠”也来自名篇的寻章摘句。怎的,就让该诗默默无闻?这倒反衬出了杜甫深厚的文学功底与深谙平易近人的传唱之学。
而生活中亦存拙巧皆用的现象。近日,世界技工大赛中,中国农民工如盘古开天辟地般首次为中国夺得金奖。他顺利创新了新式砖以补建筑之弊,我们却不能不去看他走出巧思之路后三十年如一日的精心研究。靠搬砖以数量结算工钱,可他则是细细观察,暗悟“砖之道”。还有三个月在全网创造1200万粉丝的“张同学”,他巧妙地走着农村质朴生活的视频拍摄之路,而一个视频达200多个分镜头却让人不得不感叹他的努力与积淀。
拙中得巧,是一个人毫不放弃的咬牙坚持,还有从不麻木的敏捷。正如那句“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一样,当你有了一直游到海水变蓝的努力,才有机会去选择哪一片海域,创造哪一方润土。
且就坚持安而后工吧,待到新春能有丰富的枝条荡漾,再斫去月婆娑,得那清光更多。“拙”中得“巧”,清光不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