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宋·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一位女子栖身于长江源头,遥望着远方江水尽头的爱人,或浓或淡始终萦绕在心头。
每日每夜,尽管他们同饮这一江之水,却因为地域的阻隔,无法相见。
这滔滔江水承载着她绵延不断的思念,流淌不息,正如她心中那份深深的挂念,从未停歇。
日复一日,她倚栏独望,思绪随着江水流淌千里,那无尽的流水仿佛象征着她无尽的相思。
她问江水何时得以平静,这份离别的苦楚何时才能结束。
在这悠长的岁月里,她心中的期盼并未因距离而削减半分,反而更加坚定:
“只愿你的内心如同我对你的痴情,那么,无论时空如何变换,我对你的情意定会坚守不渝,绝不辜负这份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意。”
江水悠悠,情思缠绵。纵使天各一方,他们的心仍紧紧相连,共饮同一江水,共享一份浓烈的情感。
词中寓含的不仅是地理上的分离,更是对爱情忠诚和坚韧的赞美,揭示了唯有心灵相通,方能跨越空间的鸿沟,抵挡时间的冲刷。
这般深情厚意,犹如长江水恒久不息,虽有曲折回转,终将流向同一个终点,那便是对爱情矢志不渝的承诺和坚守。
长江的绵长深沉,正如思念之深之久,想到我们喝的是同一江水,更增添了不能相见的丝丝惆怅。这份思念之苦也许只等到江水枯竭才会停止吧。
—04—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宋·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一年一度重阳节,那是何其的热闹,这一天曾是年少的她心中盼望的一天。
今年重阳节,她却恹恹地提不起精神。院里菊花开得正好,满眼金黄却灼得她双眸酸痛难忍。
第几杯酒了?她已记不清,眼前恍惚出现那人的身影,正笑意盈盈地向她招手。。。
案上的小兽金炉里,沉水香正散发着袅袅香气,把她的酒熏醒了大半,此时已经感觉初秋的凉意遍彻全身。
她踉踉跄跄地走向书案,几乎在半醉半醒间,那阕词狂草而就,她自己早已飞越千里,飞到她日夜思念的故都东京。
这一天,从清晨写到白天,从白天写到晚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除了身体肌肤所感之凉意,更是心灵所感之凄凉,真是别有一番滋味有民头啊。
那年她和他新婚不久,正是情浓如酒,丈夫赵明诚便“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
一封封信寄过去给离乡在外任知州的丈夫,信中夹着她写下的词,而他的回信飞到她的案上,透过那纸狂草,她其至能想象到他的样子。
秋风起,满院依旧是流金似的秋光。她的黄花却在心中一瓣瓣落了,你会发现那里面的人儿比地上凋零的菊花还要憔悴。
本是佳节,而我却独守清寂的闺楼,斜靠玉忱,倚卧在芙蓉帐中,努力隐忍着的眼泪,却不争气地涌了出来。
—05—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宋·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时光深处,一个寂寞单薄的身影独倚小楼,殷殷期盼着良人归来。
自君别后,很久没有音信,所以她甚至不知他离家有多远,所以,凡思妇所触之景皆生出凄凉郁闷之情。
“渐行渐远渐无书”,三个“渐”字叠用,将她的思绪由小楼推到不知名的远方,然而水阔鱼沉,她的思念又该向谁诉说?
她没有熄灭小楼上的孤灯,只是倚着孤枕想快些入梦,这样就能暂时忘记现实中的愁苦。
梦里,她仍待字闺中,趴在窗边看海棠花开。海棠刚着了雨,白中带红,更加惹人怜爱,她怎么也看不够。
一晃她就到了嫁人的年纪,隔着微微透明的红纱,第一次看到他,脸一下子就红了。新婚宴尔,他读书时,她会坐在一旁安静陪着,说不出的缱绻温柔。
梦中总是那么美好,梦断了,一切都销声匿迹。她的目光越过层叠的黄叶,隐隐看到山峦的尽头,但她所牵挂的身影在这之外。
目光不能及也不要紧,她的心早已随他到了山峦之外,到了她从未见过的地方。
孤枕难眠的每个夜晚,只身远行的每个白昼,都是等待。在漫长的等待之后,会是什么结局?
或许,他归来的那天,她会欣喜地对镜梳妆;
或许,他回家的那天,她早已香消玉殒;
或许,她从明媚鲜妍的年华等到白发苍苍的迟暮。
对于浩浩的历史烟尘,他们是渺小的,不能惊起时间长河里的一朵小小浪花,然而对于他们,彼此便是所有。
先是“别君”,再是“无书”,最后是“梦碎”,层层推进的“恨”如抽丝剥茧,逐层深入,将一重一重又一重的离愁别恨写得越来越沉痛、哀婉。
思念一个人总是有一种无处倾诉,无人可依的那种不可名状的心酸愁苦昭示得淋漓尽致,令人格外心碎。
时光匆匆而过,那倚楼远眺的身影,像年代久远的水墨画,淡得难以看清。
但至少在文人的一阕词中还能看到那两个身影,他们还在等待彼此守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妥,联系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