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第七版李洁明-课后选择判断题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有三种含义,其基础是( )。
(1)统计学(2)统计活动(3)统计方法(4)统计资料
2.一个统计总体( )。
(1)只能有一个标志(2)只能有一个指标(3)可以有多个标志(4)可以有多个指标
3.下列变量中,( )属于离散变量。
(1)一包谷物的重量 (2)一个轴承的直径 (3)在过去一个月中平均每个销售代表接触的期望客户数 (4)一个地区接受失业补助的人数
4.某班学生数学考试成绩分别为65分、71分、80分和87分,这四个数字是( )。
(1)指标 (2)标志 (3)变量 (4)标志值
5.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
(1)员工年龄 (2)员工性别 (3)员工体重 (4)员工工资
6.现要了解某机床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该企业的产量和利润是( )
(1)连续变量 (2)离散变量 (3)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4)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7.劳动生产率是( )
(1)动态指标 (2)质量指标 (3)流量指标 (4)强度指标
8.统计规律性主要是通过运用( )方法经整理、分析后得出的结论
(1)统计分组法 (2)大量观察法 (3)综合指标法 (4)统计推断法
9.( )是统计的基础功能。
(1)管理功能 (2)咨询功能 (3)信息功能 (4)监督功能
10.( )是统计的根本准则,是统计的生命线。
(1)真实性 (2)及时性 (3)总体性 (4)连续性
11.构成统计总体的必要条件是( )
(1)差异性 (2)综合性 (3)社会性 (4)同质性
12.数理统计学的奠基人是( )。
(1)威廉·配第 (2)阿亨瓦尔 (3)凯特勒 (4)恩格尔
13.统计研究的数量必须是( )。
(1)抽象的量 (2)具体的量 (3)连续不断的量 (4)可直接相加的量
14.最早使用统计学这一学术用语的是( )
(1)政治算术学派 (2)社会统计学派 (3)国势学派 (4)数理统计学派
15.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则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所以,( )
(1)指标和标志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变换
(2)指标和标志都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
(3)指标和标志之间不存在关系
(4)指标和标志之间的关系是固定不变的
二、判断题
1.统计学是一门研究现象总体数量方面的方法论科学,所以它不关心、也不考虑个别现象的数量特征。(×)
2.三个学生的成绩不同,因此存在三个变量。(×)
3.统计数字的具体性是统计学区别于数学的根本标志。(×)
4.统计指标体系是许多指标集合的总称。(√)
5.一般而言,指标总是依附在总体上,而总体单位则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
6.变量是指可变的数量标志。(√)
7.社会经济统计是在质与量的联系中,观察和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8.运用大量观察法,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观察调查的(×)
9.综合为统计指标的前提是总体的同质性。(√)
10.数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绝对数,质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相对数或平均数。(√)
11.个人的工资水平和全部员工的工资水平,都可以称为统计指标。(×)
12.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和综合指标法分别用于统计调查阶段、统计整理阶段和统计分析阶段。(×)
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对百货商店工作人员进行普查,调查对象是( )。
(1)各百货商店(2)各百货商店的全体工作人员(3)一个百货商店(4)每位工作人员
2.全国人口普查中,调查单位是( )
(1)全国人口 (2)每一个人 (3)每一户 (4)员工工资
3.对某城市工业企业的设备进行普查,填报单位是( )。
(1)全部设备 (2)每台设备 (3)每个工业企业 (4)全部工业企业
4.某城市拟对占全市储蓄额4/5的几个大储蓄所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市储蓄的一般情况,则这种调查方式是( )
(1)普查 (2)典型调查 (3)抽样调查 (4)重点调查
5.某市规定2015年工业企业年报的呈报时间为2016年1月31日前,则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为( )。
(1)一个月、一年 (2)一年、一个月 (3)一年、一天 (4)一年零一个月、一天
6 .人口普查规定统一的标准时间是为了( )。
(1)避免登记的重复与遗漏(2)确定调查的范围查的单位(3)确定调查的单位
(4)登记的方便
7 .某企业的员工人数构成表如下:
性 别 | 员工人数 (人) | 文化程度 | |||
大专以上 | 中学 | 小学 | 半文盲和文盲 | ||
男 | |||||
女 | |||||
合 计 |
该组的分组标志是()。
(1)性别(2)男、女(3)文化程度 (4)性别和文化程度
8.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 500 以上。又如其邻近组的中值为 480 ,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
(1) 520 (2)510 (3) 530 (4)540
9.次数密度是( )。
(1)平均每组组内分布的次数 (2)各组单位组距内分布的次数
(3)平均每组组内分布的频率 (4)单位次数的组距长度
10.变量数列中各组频率的总和应该( )
(1)小于1 (2)等于1 (3)大于1 (4)不等于 1
11.某连续变量分为五组:第一组为 40-50 三组为 60-70 ,第四组为 70-80 第五组为 80以上,依习惯上规定( )
(1) 50 在第一组 , 70 在第四组 (2)60在第二组,80 在第五组
(3)70在第四组80在第五组 (4)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
12.对员工的生活水平状况进行分组研究 , 正确地选择分组标志应当用()。
(1)员工月工资总额的多少 (2)员工人均月收人额的多少
(3)员工家庭成员平均月收人额的多少(4)员工的人均月岗位津贴及奖金的多少
13.分配数列有两个组成要素,它们是()
(1)一个是单位数,另一个是指标数 (2)一个是指标数,另一个种形
(3)一个是分组,另一个是次数 (4)一个是总体总量,另一个是标志总量
14.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 )。
(1)企业设备调查 (2)人口普查 (3)农村耕地调查 (4)工业企业现状调查
15.统计表中的任何一个具体数值都要由( )限定。
(1)表的总标题 (2)表的横行标题 (3)表的横行和表的纵栏 (4)表的总标题横行标题和纵栏标题
二、判断题
1.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区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主要粮食作物生长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是重点调查。(√)
2.对某市下岗员工生活状况进行调查,要求在1个月内报送调查结果,所规定的时间是调查期限。(√)
3.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目的是一致的,即都是通过对部分单位的调查,来达到对总体数量特征的认识。(×)
4.任何一个分布都必须满足:各组的频率大于零,各组的频数总和等于1或100%。(×)
5.次数分配数列是指按数量标志分组所形成的变量分配数列。(×)
6.在统计调查中,调查对象可以同时又是调查单位,调查单位可以同时又是总体单位。(×)
7.进行组距分组时,当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一般把此值归并列为上限的那一组。(×)
8.统计表的主词栏是说明总体各种统计指标的。(×)
9.直接观察法不能用于对历史资料的搜集。(√)
10.统计分组以后,掩盖了各组内部各单位的差异,而突出了各组之间单位的差异。(√)
11.较小制累计次数表示大于该组变量值下限的次数合计有多少。(×)
12.普查是一种不连续调查,这是它的主要特点,但普查并不排斥对属于时期现象的项目的调查。(√)
第三章 练习题
单项选择题
1.某县有10万人口,共有80个医院。平均每个医院要服务1250人,这个指标是( )。
(1)平均指标(2)强度相对指标(3)总量指标(4)发展水平指标
2.加权调和平均数有时可作为加权算术平均数的( )
(1)变形(2)倒数(3)平均数(4)开平方
3.某工业企业的某种产品成本,第一季度是连续下降的。1月份产量750件,单位成本20元;2月份产量1000件牛,单位成本18元;3月份产量1500件,单位成本15元。则第一季度的平均单位成本为( )
(1)
(2)
(3)
(4)
4.有甲、乙两个数列,若甲的全距比乙的全距大,那么( )
(1)甲的标准差一定大于乙的标准差 (2)甲的标准差一定小于乙的标准差
(3)甲的标准差一定等于乙的标准差 (4)全距与标准差并不存在上述关系
5.权数对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影响,决定于( )。
(1)各组标志值的数值大小 (2)权数的绝对数多少
(3)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的大小(4)总体单位数的多少
6.标准差系数抽象为( )
(1)总体指标数值大小的影响 (2)总体单位数多少的影响
(3)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总数比重的影响(4)平均水平高低的影响
7.已知4个水果商店苹果的单价和销售额,要求计算4个商店苹果的平均单价,应该采用( )
(1)简单算术平均数(2)加权算术平均数(3)加权调和平均数(4)几何平均数
8.如果分配数列把频数换成频率,那么方差( )。
(1)不变 (2)增大 (3)减小 (4)无法预期其变化
9.今有两组大学生按年龄分配的资料如下:
周 岁 | 各组大学生数(人) | |
第一组 | 第二组 | |
18以下 18~20 20~22 22~24 24以上 | 2 17 9 — — | — 8 12 6 2 |
合 计 | 28 | 28 |
哪一组大学生平均年龄高?(甲)第一组;(乙)第二组。
哪一组年龄众数高?(丙)第一组;(丁)第二组。( )
(1)甲、丙(2)甲、丁(3)乙、丙(4)乙、丁
10.第一批产品废品率为1%,第二批废品率为1.5%第三批废品率为2%。第一批产品数量占总数的35%,第二批占40%。则平均废品率(%)为( )。
(1)1.5% (2)1.45% (3)4.5% (4)0.94%
11.某商店在制订男式衬衫进货计划时,需了解已售衬衫的平均尺寸,则应计算( )
(1)算术平均数(2)调和平均数(3)几何平均数(4)众数
12.现有一数列:3,9,27,81,243,729,2187,反映其平均水平最好用( )
(1)算术平均数(2)调和平均数(3)几何平均数(4)中位数
13.某高新技术开发区现有人口11万,有8家医院(其病床数合计为700床),则该开发区的每万人的病床数为63.636。这个指标属于( )
(1)平均指标 (2)相对指标 (3)总量指标 (4)发展水平指标
14.由下数列可知下列判断( )。
完成生产定额数 | 员工人数 | 完成生产定额数 | 员工人数 |
10~20 20~30 20~30 | 35 20 25 | 40~50 50~60 | 10 15 |
(1)
(2)
(3)
(4)
15.某企业2013年员工平均工资为5200元,标准差为110元,2016年员工平均工资增长了40%,标准差增大到150元。员工平均工资的相对变异( )。
(1)增大(2)减小(3)不变(4)不能比较
16.某公司下属五个企业,共有200名员工。已知每个企业某月产值计划完成百分比和实际产值,要计算该公司月平均产值计划完成程度,采用加权调和平均数的方法计算,其权数是( )。
(1)计划产值(2)实际产值(3)员工人数(4)企业数
17.如果一个数据的标准分数是-2,表明该数据( )
(1)比平均数高出2个标准差(2)比平均数低2个标准差
(3)等于2倍的平均数(4)等于2倍的标准差
18.偏态系数测度了数据分布的非对称程度。如果一组数据的分布是对称的,则偏态系数( )。
(1)等于0 (2)等于1 (3)大于0 (4)大于1
19.某居民小区准备采取一项新的物业管理措施,为此,随机抽取了100户居民进行调查,其中表示赞成的有69户,表示中立的有22户,表示反对的有9户。描述该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宜采用( )。
(1)众数(2)四分位数(3)中位数(4)平均数
20.在某公司进行的计算机水平测试中,新员工的平均得分是80分,标准差是5分,中位数是86分,则新员工得分的分布形状是( )。
(1)对称的(2)右偏的(3)左偏的(4)无法确定
判断题
1.根据分组资料计算的算术平均数,只是一个近似值。(√)
2.结构相对指标的计算方法灵活,分子和分母可以互换。(×)
3.用劳动单位表示的总量指标,称为劳动量指标,它是不能直接相加的。(×)
4.如甲、乙、丙三个企业今年产量计划完成程度分别为95%、100%和105%那么这三个企业产量平均计划完成程度为100%。(×)
5.平均差和标准差都表示各标志值对算术平均数的平均离差。(√)
6.强度相对指标的数值是用复名数来表示的,因此都可以计算它的正指标和逆指标。(×)
7.权数的绝对数越大,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也就越大。(×)
8.两个企业比较,若X甲>X乙,甲>0,由此可以肯定乙企业生产的均衡性比甲企业好。(×)
9.组距数列条件下,众数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众数组相邻两组次数多少的影响。(√)
10.某企业计划规定,2016年第一季度的单位产品成本比去年同期降低10%,实际执行结果降低5%,仅完成单位产品成本计划的一半。(×)
11.当各组的变量值所出现的频率相等时,加权算术平均数中的权数就失去作用,因而,加权算术平均数也就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12.甲洗衣机企业2016年第一季度洗衣机产量对乙洗衣机企业同期产量的比率是比例相对指标。(×)
13.比较两组数列的平均数代表性时,标准差系数越小,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大。(√)
14.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的单位成本,计划在上年的基础上降低2%,实际降低了3%,则该企业差一个百分点,没有完成计划任务。(×)
15.相对指标就是质量指标。(×)
第四章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动态数列的构成要素是( )
(1)变量和次数 (2)时间和指标数值 (3)时间和次数 (4)主词和宾词
2.动态数列中,每个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 )
(1)相对数动态数列(2)时期数列(3)间断时点数列(4)平均数动态数列
3.某地2011-2016年各年6月30日统计的人口资料如下:
年 份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6月30日人口数(万人) | 23 | 23 | 24 | 25 | 25 | 26 |
则该地区2012-2016年的年平均人数为( )。
(1)
=24.3(万人)
(2)
=24.6(万人)
(3)
=19.7(万人)
(4)
=20.25(万人)
4.定基增长速度与环比增长速度的关系为( )。
(1)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相应的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的算术和
(2)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相应的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
(3)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相应的各个环比增长速度加1后的连乘积再减1
(4)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相应的各个环比增长速度连乘积加1(或100%)
5.按季平均法测定季节比率时,各季的季节比率之和应等于( )
(1)100%(2)400%(3)120%(4)1200%
6.假定某产品产量2016年比2011年增加了35%,则2016年比2011年的平均发展速度为( )。
(1)
(2)
(3)
(4)
7.某企业5年的销售收入如下:200万元,220万元,250万元,300万元,320万元,则平均增长量为( )。
(1)
(2)
(3)
(4)
8.某企业甲产品的单位成本是连年下降的,已知从2011年至16年间总的降低了60%,则平均每年降低速度为( )。
(1)
(2)
(3)
(4)
9.某城市2016年末有人口750万人,有零售商业网点3万个,则该市的商业网点密度指标是( )
(1)2.5千人个 (2)250人个 (3)0.25个/千人 (4)250个/人
10.按水平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推算可以使( )。
(1)推算的各期水平之和等于各期实际水平之和
(2)推算的期末水平等于实际期末水平
(3)推算的各期定基发展速度等于实际的各期定基发展速度
(4)推算的各期增长量等于实际的逐期增长量
11.增长1%的绝对值是( )
(1)水平指标(2)速度指标(3)水平与速度相结合的指标(4)什么也不是
12.评比城市间的社会发展状况,将各城市每人分摊的绿化面积按年排列的动态数列是属于( )。
(1)总量指标的时期数列(2)总量指标的时点数列(3)相对指标动态数列
(4)平均指标动态数列
13.年距增长速度的计算公式是( )。
(1)年距增长量÷最初水平 (2)逐期增长量÷最初水平 (3)逐期增长量÷前期水平(4)年距增长量÷上年同期发展水平
14.动态数列中的发展水平( )。
(1)只能是总量指标(2)只能是相对指标(3)只能是平均指标
(4)上述三种指标均可以
15.某农贸市场土豆价格2月份比1月份上升5%,3月份比2月份下降2%,则3月份土豆价格与1月份相比( )。
(1)提高2.9%(2)提高3%(3)下降3%(4)下降2%
16.2016年某地区新批准73个利用外资项目,这个指标属于( )。
(1)时点指标(2)时期指标(3)动态相对指标(4)比较相对指标
17.如果要侧重分析研究现象在各时期的发展水平的累计总和,则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方法应该是( )。
(1)算术平均法(2)调和平均法(3)几何平均法(4)方程法
18.下列动态分析指标中一般不取负值的是( )。
(1)发展速度 (2)增长量 (3)增长速度 (4)平均增长速度
19.已知某企业某指标的发展速度为12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平的
(1)说明该现象发展趋势良好 (2)说明该现象发展趋势欠佳
(3)说明该现象增长趋势一般(4)应根据指标的性质与内容来
判断题
1.两个相邻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2.年距增减水平是反映本期发展水平较上期发展水平的增减绝对量。(×)
3.把某大学历年招生的增加人数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动态数列属于时点数列。(×)
4.若各期的增长量相等,则各期的增长速度也相等。(×)
5.最佳拟合趋势之最好的判断方法是用各条线y与实际值y的离差平方和∑(y-y:)2的大小来判断(√)
6.某企业产品产值同去年相比增加了4倍,即翻了两番。(×)
7.如果季节比率等于1或季节变差等于0,说明没有季节变动。(√)
8.动态数列的指标数值只有用绝对数表示。(×)
9.一个动态数列,如中间年份的递增速度大于最末年份的递增速度,则按方程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大于按几何平均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
10.若逐期增长量每年相等,则其各年的环比发展速度是年年下降的。(√)
11.某企业产品的废品率逐月下降,一月份生产12500件,废品率为2.4%;二月份生产13800件,废品率为2.2%;三月份生产11200件,废品率为2%。则一季度的平均废品率为(2.4% 2.2% 2%)/3=2.2%(×)
12.平均增长速度不是根据各个增长速度直接求得,而是根据平均发展速度计算的。(√)
第五章 练习题
单项选择题
狭义指数是反映( )数量综合变动的相对数。
(1)有限总体 (2)无限总体 (3)复杂总体 (4)简单总体
2.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时,其同度量因素最好固定在( )
(1)报告期 (2)基期 (3)计划期 (4)任意时期
3.某企业报告期产量比基期增长了10%,生产费用增长了8%,则其产品单位成本降低了( )。
(1)1.8% (2)2% (3)20% (4)18%
4.
表示( )
(1)由于价格的变动而引起的产值增减数
(2)由于价格的变动而引起的产量增减数
(3)由于产量变动而引起的价格增减数量
(4)由于产量变动而引起的产值增减数
5.某商品价格发生变化,现在的100元只值原来的90元,则价格指数为( )。
(1)10% (2)90% (3)110% (4)111%
6.某位居民在维持基本生活水准情况下,按报告期的物价购买消费多支付20元,按基期价格购买的消费品支出是400元,则价格指数为( )。
(1)95%(2)110%(3)90%(4)105%
7.平均指标对比指数可以分解为两个指数,所以( )
(1)任何平均指标都能分解
(2)加权算术平均指标和加权调和平均指标才能分解
(3)只有加权算术平均指标才能分解
(4)按加权算术平均法计算的平均指标,并有变量数值和权数资料时才能进行分解
8.数量指标综合指数
变形为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时的权数是( )
(1)
(2)
(3)
(4)
9.固定权数的加权算术平均数价格指数的计算公式是( )
(1)
(2)
(3)
(4)
10.按照个体价格指数和报告期销售额计算的价格指数是
(1)综合指数(2)平均指标指数(3)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4)加权调和平均指数
1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反映了( )。
(1)城乡商品零售价格的变动趋势和程度
(2)城乡居民购买生活消费品价格的变动趋势和程度
(3)城乡居民购买服务项目价格的变动趋势和程度
(4)城乡居民购买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的变动趋势和程度
12.已知张某买了两种股票的综合价格指数上涨了24点,本日股票的平均收盘价格为14元,前日的平均收盘价格为( )元。
(1)10.64(2)0.5(3)11.29(4)1
13.能分解为固定构成指数和结构影响指数的平均指标对比指数,它的分子、分母通常是( )。
(1)简单调和平均数(2)简单算术平均数(3)加权调和平均数(4)加权算术平均数
14.平均价格可变构成指数的公式是( )
(1)
(2)
(3)
(4)
15.在分别掌握三个企业报告期和基期的劳动生产率和职工人数资料的条件下,要计算三个企业劳动生产率总平均水平的变动,应采用( )
(1)质量指标指数(2)可变构成指数(3)固定构成指数(4)结构影响指数
16.某公司三个企业生产同一种产品,由于各企业成本降低使公司平均成本降低15%,由于各种产品产量的比重变化使公司平均成本提高10%,则该公司平均成本报告期比基期降低( )。
(1)5%(2)6.5%(3)22.7%(4)333%
17.在由3个指数所组成的指数体系中,两个因素指数的同度量因素通常( )。
(1)都固定在基期(2)都固定在报告期(3)一个固定在基期个固定在报告期
(4)采用基期和报告期的平均数
18.如果产值增长50%,员工人数增长20%,则全员劳动生产率将增长( )。
(1)25% (2)30% (3)70% (4)150%
19.某商店两商品销售资料如下表所示
商品名称 | 销售额指数(%) | 价格指数(%) | 销售量指数(%) |
电视机 | 100 | 95 | - |
洗衣机 | - | 100 | 125 |
表中所缺数值为( )。
(1)105和125 (2)95和85 (3)85和80 (4)95和80
20.在指数体系中,总量指数与各因素指数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
(1)总量指数等于各因素指数之和
(2)总量指数等于各因素指数之差
(3)总量指数等于各因素指数之积
(4)总量指数等于各因素指数之商
判断题
1.分析复杂现象总体的数量变动,只能采用综合指数方法。(×)
2.在编制综合指数时,虽然将同度量因素加以固定,但是,同度量因素仍起权数作用。(√)
3.在编制总指数时经常采用非全面统计资料仅仅是为了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
4.拉氏数量指数并不是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唯一公式。(√)
5.说明现象总的规模和水平变动情况的统计指数是质量指数。(×)
6.在平均指标变动因素分析中,可变构成指数是排除总体中各种结构变动影响的指数。(×)
7.在由三个指数构成的指数体系中,两个因素指数的同度量因素指标是不同的。(√)
8.价格降低后,同样多的人民币可多购商品15%,则价格指数应为85%。(×)
9.本年与上年相比,若物价上涨10%,则本年1元只值上年的。(×)
10.如果各种商品价格平均上涨5%,销售量平均下降5%,则销元。售额指数不变。(×)
第六章 练习题
单项选择题
1.抽样调査的主要目的是( )。
(1)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 (2)为了应用概率论 (3)根据样本指标的数值来推断总体指标的数值 (4)为了深入开展调查研究
2.中心极限定理可保证在大量观察下( )。
(1)样本平均数趋近于总体平均数的趋势
(2)样本方差趋近于总体方差的趋势
(3)样本平均数分布趋近于正态分布的趋势
(4)样本比例趋近于总体比例的趋势
3.样本平均数和全及总体平均数( )。
(1)前者是一个确定值,后者是随机变量
(2)前者是随机变量,后者是一个确定值
(3)两者都是随机变量
(4)两者都是确定值
4.抽样调查中计算样本方差的方法为,
这是( )。
(1)为了估计总体的方差之用(2)只限于小样本应用(3)当数值大于5%时应用的
(4)为了计算精确一些
5.抽样极限误差是指抽样指标和总体指标之间( )
(1)抽样误差的平均数(2)抽样误差的标准差(3)抽样误差的可靠程度
(4)抽样误差的最大可能范围
6.抽样误差的定义是( )。
(1)抽样指标和总体指标之间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
(2)抽样指标和总体指标之间抽样误差的可能程度
(3)样本指标与所要估计的总体指标之间数量上的差别
(4)抽样平均数的标准差
7.纯随机抽样(重复)的平均误差取决于( )
(1)样本单位数(2)总体方差(3)样本单位数和样本单位数占总体的比重
(4)样本单位数和总体方差
8.抽样平均误差公式中
这个因子总是( )。
(1)大于1 (2)小于1 (3)等于1 (4)唯一确定值
9.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估计的概率保证程度,其估计的精确度( )。
(1)随之扩大(2)随之缩小(3)保持不变(4)无法确定
10.根据城市电话网10次通话情况调查,得知每次通话平均持续时间为4分钟,标准差为2分钟,在概率保证为95.45%的要求下,估计该市每次通话时间为( )。
(1)3.9~4.1分钟之间 (2)3.8~4.2分钟之间
(3)3.7~4.3分钟之间 (4)3.6~4.4分钟之间
11.从纯理论出发,在直观上最符合随机原则的抽样方式是( )
(1)简单随机抽样(2)类型抽样(3)等距抽样(4)整群抽样
12.若各群的规模大小差异很大时,以用( )为宜。
(1)比率估计法(2)等距抽样法
(3)类型抽样法(4)等概率抽样与比率估计相结合的方法
13.对某种连续生产的产品进行质量检验,要求每隔一小时抽出分钟的产品进行检验,这种抽样方式是
(1)简单随机抽样(2)类型抽样(3)等距抽样(4)整群抽样
14.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方法抽取样本单位,如果要使抽样平均误差降低50%,则样本容量需要扩大到原来的( )。
(1)2倍(2)3倍(3)4倍(4)5倍
15.在假设检验中,由于抽样偶然性,接受了实际上不成立的H假设,则( )。
(1)犯第工类错误(2)推断正确(3)犯第Ⅱ类错误
(4)犯第Ⅰ类错误和推断正确都有可能
16.某制造企业某日从两台机床所加工的同一种零件中,分别抽取两个样本,检验两台机床的加工精度是否相同,则提出假设( )。
(1)
(2)
(3)
(4)
17.在对总体参数的假设检验中,若给定显著水平a(0<a<1),则犯第Ⅰ类错误的概率为( )。
(1)a (2)1-a (83)a/2 (4)不能确定
18.若总体服从正态分布,且总体方差已知,则通常选用统计量( )对总体平均数进行检验
(1)
(2)
(3)
(4)
19.某企业自动包装机包装出的产品每包重量要服从正态分布规定每包重量的方差不超过A,为了检查包装机的工作是否正常,对它生产的产品进行抽样检验,取原假设为
,检验水平为0.05,则下列陈述中正确的是( )。
(1)如果生产正常,则检验结果也认为正常的概率为95%
(2)如果生产不正常,则检验结果也认为不正常的概率为95%
(3)如果检验结果认为正常,则生产确实正常的概率为95%
(4)如果检验结果认为不正常,则生产确实不正常的概率为95%
20.矿砂的5个样品中,测得其含铜量均值为
。设含铜量服从正态分布,方差
未知,在
=0.01下对总体均值进行检验,则取统计量( )
(1)
(2)
(3)
(4)
二、判断题
1.所有可能样本平均数的平均数,等于总体平均数。(√)
2.抽样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人们可以通过调整总体方差的大小来控制抽样误差的大小。(×)
3.对调查资料进行准确性检査,既要检查调查资料的登记性误差,也要检査资料的代表性误差。(×)
4.重复抽样的抽样误差一定大于不重复抽样的抽样误差。(√)
5.一般而言,分类抽样的误差比纯随机抽样的误差小。(√)
6.样本单位数的多少可以影响抽样误差的大小,而总体标志变异程度的大小和抽样误差无关(×)
7.正态分布总体有两个参数,一个是均值(期望值)X,一个是均方差σ,这两个参数确定以后,一个正态分布也就确定了。(√)
8.原假设的接受与否,与选择的检验统计量有关,与a(显著水平)无关。(×)
9.单侧检验中,由于所提出的原假设不同,可分为左侧检验和右侧检验(√)
10.点估计就是以样本的实际值直接作为相应总体参数的估计值(√)
第七章 练习题
单项选择题
1.相关关系中,用于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类型的图形是( )
(1)直方图 (2)散点图 (3)次数分布多边形图 (4)累计频率曲线图
2.两个相关变量呈反方向变化,则其相关系数r( )
(1)小于0 (2)大于0 (3)等于0 (4)等于1
3.在正态分布条件下,以2Sx(提示:Sx为估计标准误差)为距离作平行于回归直线的两条直线,在这两条平行直线中,包括的观察值的数目大约为全部观察值的( )
(1)68.27% (2)90.11% (3)95.45% (4)99.73%
4.合理施肥量与农作物亩产量之间的关系是( )。
(1)函数关系(2)单向因果关系(3)互为因果关系(4)严格的依存关系
5.相关关系是指变量之间( )
(1)严格的关系(2)不严格的关系(3)任意两个变量之间关系
(4)有内在关系的但不严格的数量依存关系
6.已知变量X与Y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其相关系数计算出来放在四个
备选答案之中,它是( )。
(1)0.29 (2)-0.88 (3)1.03 (4)0.99
7.如果变量x和变量y之间的相关系数为一1,这说明两个变量之间是( )。
(1)低度相关关系(2)完全相关关系(3)高度相关关系(4)完全不相关
8.若已知
是
的2倍,
是
的1.2倍,则相关系数
r=( )
(1)
(2)
(3)0.92 (4)0.65
9.当两个相关变量之间只有配合一条回归直线的可能,那么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 )。
(1)明显因果关系 (2)自身相关关系 (3)完全相关关系
(4)不存在明显因果关系而存在相互联系
10.在计算相关系数之前,首先应对两个变量进行( )
(1)定性分析 (2)定量分析 (3)回归分析 (4)因素分析
11.用来说明因变量估计值代表性高低的分析指标是( )。
(1)相关系数 (2)回归系数 (3)回归参数 (4)估计标准误差
12.确定回归方程时,对相关的两个变量要求( )
(1)都是随机变量 (2)都不是随机变量 (3)只需因变量是随机变量(4)只需自变量是随机变量
13.年劳动生产率
(千元)和员工工资
(元)之间的回归方程为
。这意味着年劳动生产率每提高1千元时,员工工资平均( )。
(1)增加70元 (2)减少70元 (3)增加80元 (4)减少80元
14.用最小平方法配合的趋势线,必须满足的一个基本条件是( )
(1)
最小值(2)
最小值
(3)
最大值(4)
最大值
15.在用一个回归方程进行估计推算时,( )
(1)只能用因变量推算自变量 (2)只能用自变量推算因变量
(3)既可用因变量推算自变量,也可用自变量推算因变量 (4)不需考虑因变量和自变量问题
16.已知某企业某产品产量和生产成本有直接关系,在这条直线上,当产量为1000时,其生产成本为30000元,其中不随产量变化的成本为6000元,则成本总额对产量的回归直线方程是( )。
(1)
(2)
(3)
(4)
17.每吨铸件的成本(元)和每名员工劳动生产率(吨/人)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300-2.5x,这说明劳动生产率提高1吨,成本( )
(1)降低297.5元(2)提高297.5元(3)提高2.5元(4)降低2.5元
18.下列直线回归方程中,( )是错误的
(1)y=35 0.3x,r=0.8 (2)y=-124 1.4x,r=0.89
(3)y=18-2.2x,r=0.74 (4)y=-87-0.9x,7=-0.9
19.多元线性回归方程
中
,说明( )
(1)
之间的相关程度
(2)
每变化一个单位,
平均变化多少单位
(3)当
不变时,
每变化一个单位,
平均变化多少单位
(4)在影响
的所有因素不变时,
每变化一个单位,
平均变化多少单位
20.已知变量x与变量y之间存在着负相关,指出下列的错误回归方程是( )。
(1)
(2)
(3)
(4)
二、判断题
1.相关系数是测定两个变量之间关系密切程度的唯一方法。(×)
2.甲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的相关系数是—0.9,乙产品的产量与单位成本的相关系数是0.8,因此乙比甲的相关程度高。(×)
3.相关系数为0,表明两个变量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
4.两个变量中不论假定哪个变量为自变量
,哪个为因变量
,都能计算一个相关系数。(√)
5.产品的总成本随着产量增加而上升,这种现象属于函数关系。(×)
6.如两组资料的协方差相同,则说明这两组资料的相关方向也相同。(√)
7.相关系数r越大,则估计标准误差
值越大,从而简单直线回归方程的精确度越低(×)
8.由直线回归方程
,可知变量
与
之间存在。(√)
9.回归系数b大于0或小于0时,则相关系数r也是大于0或小正相关关系于。(√)
10.当变量x与y之间存在严格的函数关系时,x倚y回归直线和y倚x的回归直线才能重合。(√)
第八章 练习题
1.社会再生产各环节中,处于中心环节的是( )
(1)生产(2)分配(3)流通(4)使用
2.国民经济核算是对( )实行现代化管理,加强总体控制和调节的重要手段。
(1)市场经济(2)计划经济(3)宏观经济(4)中观经济
3.国民经济核算之五大核算中,属于存量核算的是( )
(1)国内生产总值(2)投入产出核算(3)资金流出核算资产负债核算
(4)资产负债核算
4.常住单位指在一国( )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1)地理领土(2)领海(3)领空(4)经济领土
5.用生产法计算增加值的关键在于(2)
(1)正确计算物耗(2)正确计算中间投入(3)正确计算外购货物
(4)正确计算外购服务
6.用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和净出口直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叫( )
(1)吸收法(2)生产法(3)支出法(4)间接法
7.国民账户体系的英文简称和应用范围是( )
(1)MPS,计划经济国家(2)MPS,市场经济国家(3)SNA,市场经济国家
(4)SNA,计划经济国家的
8.生产账户反映经济主体在核算期( )
(1)通过生产创造的价值(2)通过生产形成的收入(3)通过生产获得的收入
(4)通过生产创造的价值以及与此对应的收入形态
9.目前,我国将个体户归为( )
(1)非金融企业部门 (2)金融机构部门 (3)政府部门 (4)住户部门
10.机构单位是指拥有资产、承担负债、从事经济活动并( )的经济实体。
(1)能与其他单位进行交易 (2)位于一个地点 (3)依法成立
(4)包括多个基层单位
11.产业部门分类是按照主产品同质性的原则对( )进行的部门分类。
(1)机构单位(2)产业活动单位(3)基层单位(4)基本单位
12.《国内生产总值表》的左方为( )
(1)生产方(2)使用方(3)来源方(4)支出方
13.国民账户体系SNA在核算方法上采用( )法。
(1)横向平衡表(2)纵向平衡表(3)复式记账(4)抽样推断
14.投入产出表中( )反映各产业部门间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技术经济联系。
(1)第Ⅰ象限(2)第Ⅱ象限(3)第Ⅲ象限(4)第Ⅳ象限
15.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由( )组成的。
(1)基本表、会计账户和附属表(2)国民经济平衡表、国民经济账户和附属表
(3)基本核算表、国民经济账户和附属表(4)基本表和国民经济账户
判断题
1.国民账户体系和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曾是国际上存在的两大核算体系。(√)
2.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差别是国外净要素收入。(√)
3.国民经济核算的生产范围包括所有货物的生产和服务的生产。(× )
4.固定资产折旧是物耗转移,属于生产单位的中间投入。(×)
5.自然资源属于经济资产范畴。(×)
6.流量是指某一时期发生的量,存量是指某一时点的量。(√)
7.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把所有常住机构单位划分为三个机构部门。(×)
8.国民经济核算是由国民收入演化而来的。(√)
9.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五张基本表中,国内生产总值表是基本表的核心。(√)
10.国民经济账户的来源方记录收入、资产变动和资产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