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诺兰,大家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反正在小编的眼里,诺兰的电影是真的看不懂。诺兰的电影一贯的烧脑,悬疑重重,看完之后云山雾里的不在少数,哪怕你重复的看,反复推敲,还是觉得哪里不对劲,怎么逻辑连不上呢?这部新作《信条》也延续了诺兰一贯风格。反正不带脑子进电影院的,是肯定看不懂的。
《信条》在多次调档之后,终于在9月3日登陆北美市场,4号登陆内地市场,目前的全球票房仅为2.5亿美元,但是其制作成本却高达2亿美元。豆瓣评分为7.8分,这个不仅与《星际穿越》的9.5分,《盗梦空间》的9.3分相差甚远,与争议很大的《敦刻尔克》的8.4分也相差甚多。看来这部电影很失水准,具体情况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来看看。
《信条》讲的是世界存亡危在旦夕,“信条”一词是唯一的线索与武器。主人公穿梭于全球各地,开展特工活动,力求揭示“信条”之谜,并完成一项超越了真实时间的神秘任务。这项任务并非时间之旅,而是时空逆转。看着这个简单的介绍,就觉得这部电影的脑定跟《盗梦空间》有的一比。用007、碟中谍式的间谍动作类型元素为“量子逆转”的科幻概念做框架,把视觉奇观和超高速的叙事节奏作为障眼法,掩藏住了那些本该显而易见的伏笔,到了后半程才逐一揭晓,看到最后,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信条的含义是这。以至于在全篇最高潮的时候都合不拢嘴。诺兰又给我们观众呈现了一场标准的“魔术三件套”。
电影中两主角的相遇,一开始就注定了结局。对尼尔来说他已经认识男主角很久了,但对男主角来说他才刚认识尼尔。 对尼尔来说他们的友情已经走到了终点,但对男主角来说这是他们的友情的起点。尼尔在进入旋转门的时候,没有看到另一边的自己也进入旋转门,那是因为他知道,这一次他必死无疑,但是他还进去了,帮男主角撬开了基地的门,并且为男主角挡了一枪,然后壮烈牺牲。为什么这样做?那是因为尼尔来自未来,他在逆时间里独自生活了几十年,一天天的长大,然后被男主招募,进入旋转门,然后回到基辅歌剧院爆炸那天见到男主角。并最终为男主挡子弹牺牲。独自在逆时间中生活几十年,然而才陪伴男主角短短几十天的时间就要为他挡子弹而牺牲,这个是他的使命。
就算你知道这些,但是这部电影看下来,你仍然有可能云山雾里的,看诺兰的电影你要抛弃思维定式,再加上这部电影是典型的高密度叙事,信息量极大,剪辑又很跳,这种强叙事密度,让观众一开始完全没时间去思考和理清思路,这样一来,观众看不懂也是正常的。尽管诺兰的优点是将魔鬼隐藏在细节里面,但是观众看完之后会想剧本写得这么繁复究竟有没有必要?你是不是高估了观众,还是高估了你自己?
《信条》票房欠佳,除了诺兰电影一贯的看不懂之外,这部电影还是有不少问题的。这部电影缺少诺兰电影一贯的充沛的感情,对主角动机的阐述不够详细,就像是过山车一样,刺激是刺激,但是也就到此为止了。电影的信息量太大了,一般观众都接不住,有些地方可以简化,但是却没有简化,有些地方不能简化,却简化了,最具体的就是最后的一场大战,把世界大战级别的大冲突大矛盾,最后落脚点在一场眼花缭乱的作战,感觉很不对劲。至于部分场面剪辑的莫名其妙,背景音乐是不是声音太大了。总而言之,《信条》更像是诺兰的一种玩票电影,以商业片的眼光看,是不够优秀的。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诺兰新作《信条》的一点见解,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讨论,请轻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