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传钊
我是个诺兰电影粉,我的评价可能不够客观,但这并不影响我们一起探讨这部《信条》电影,本文讨论的中心可能不在电影本身。我认为,它应该与科幻和文学有关。电影本身的内容就不赘述了,网上漫天飞的都是各种剧透或不剧透的影评,对电影中科学理论的分析,镜头的分析等都细致入微,有兴趣可自行查阅。
为何是科幻迷的狂欢
今天我想讨论的问题就是我看完电影后第一内心感受——这是一场科幻迷的狂欢,也许会是文艺青年的“爱无能”。为什么?因为诺兰的《信条》太不友好了。我们抛开其中的科幻元素,光故事逻辑都不是随随便便能看明白的。这时候会有人说了,故事逻辑不就是主人公回到过去拯救世界吗?但是你知道1 1=2,你知道为什么1 1=2吗,科学家通过证明过程证明了1 1=2,那个过程不是普通观众能看明白的,诺兰的这部《信条》就是将过程展现出来了。本来我看完电影后的感受其实只有前半部分的想法,这是一场科幻迷的狂欢,那些对现有科学前沿理论的理解和推演,视觉化展现逆时间世界行为的动态画面,无不给正在观看的我带来超高信息量的思维冲击和超高能量的精神冲击。从小热爱物理化学,喜欢看科幻读物的我,无数次幻想四维空间长什么样子,很多人想象都想象不到的东西,诺兰不仅想到了,还用画面展现出来了。《信条》这次对逆向时间的行为展现的想法不能说是首例,科幻作品中也是早已出现,刘慈欣老师的一篇名为《坍缩》的短篇科幻小说就是讲逆向时间。但是诺兰拍出来了,不仅拍出来了,还有场面宏大的战争戏,正向逆向的部队在同一个战场开战,那绝对是史无前例的。别的电影,一遍看不懂,多看几遍就看懂了,还看不懂,了解一下背景故事,包含的知识点,也就明白了。但是《信条》绝对是一部哪怕你在看之前把熵增理论、祖父悖论、单电子宇宙理论都搞明白,并且能够很好理解时间仅仅是一个和长宽高一样的维度后,仍要在观看几遍之后,坐下来静静思考甚至画图总结才能搞明白。一部电影达到这样的程度,那当然是科幻迷的狂欢了,人类的进步需要科学,科学的进步需要思考,这正是科幻迷爱的东西。
文艺青年为何“爱无能”
接下来再说说为什么后来会有后面的观后感——文艺青年的“爱无能”。我对文艺青年没有什么恶意。看完电影之后,我发现某网站上有给《信条》打一分两分的。我平时也是一个不舍得打高分的人,但是客观来说这部电影的水平肯定不止一两分。抱着好奇的态度,我看了看这些影评,看完之后,就出现了这部电影文艺青年的“爱无能”的想法。某网站的影评出现了很有趣的现象,打高分的影评大量都是在分析电影的逻辑、科学理论。打低分的影评,都在批判电影乏味、叙事结构差等。电影乏味?别人需要看好几遍,需要思考很久甚至用笔纸书画后才能理解,这叫乏味?叙事结构差?我也是学电影的,从理论角度来说,这部电影完全符合好莱坞式三幕五场十五个情节点的叙事结构,所以叙事结构差是怎么个差法?当然,或许我说这些也没用,观众有观众的理由。客观来讲,只能说喜欢这部电影的人群和不喜欢这部电影的人群,站在两个不同层次来探讨和评价这部电影。层次之间没有高低之分,单纯就是理解方式的不同,所以文艺青年遇到《信条》就像一个“爱无能”遇到美女。不是美女没有吸引力,而是自己没能力去喜欢。这不是贬低的意思,就是单纯的个人审美、个人喜好的不同,就像我面对《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这部电影也一样“爱无能”。
还想说一点的是,好莱坞电影确实超越我们很多,很多时候我们的电影还停留在“美”这个地步,这个美包含很多,镜头美、故事美等,这肯定没错,也是电影的基础,但是“美”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好莱坞就开始追求了,那时电影还是黑白的呢,但是那时的电影已经拍得很“美”了,成就了好莱坞电影的黄金时代,但同时,当时也是美国经济相对萧条的时候,生活使人疲惫,人民只好在电影中寻找“美”感,也因此推动了电影的发展。现在的好莱坞电影更多的在不停地对电影变革进行着尝试,《阿凡达》的3D,《双子*手》的120帧都在对电影技术的变革进行推动。诺兰的电影,更多的在对电影的叙事方式叙事结构上进行大胆的尝试。我其实很敬佩这些大导演的作为,他们完全可以拍摄很多稳赚不赔的商业片,但是他们还是要去不停尝试创新。这种尝试不是谁都能尝试的,像诺兰这部电影的成本都在一至两亿美元左右,诺兰就在这么巨大的成本压力下,拍摄出一部可能不是所有观众都能接受的电影。有人会觉得投资人真傻,投这么多钱让诺兰拍自己喜欢的东西,但我认为投资人不傻。
国产科幻片如何后来居上
最后讨论的问题是中国何时能拍出如此优秀的科幻电影。广义而言,已经拍出来了,《流浪地球》就是,并且舆论还将2019年定位国产科幻大片元年。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讲,这只能算个例,不能代表整个行业。要拍出优秀的科幻电影需要两个因素,一是观念。美国自二战之后,其科学技术领先全球,也通过科技领先成为世界强国,美国民众自然会产生科技崇拜,所以科幻类的作品变得更受欢迎。中国近些年来科幻也在持续走热,也是因为中国不断地强大起来,科学技术也在日新月异地发展,一些技术不仅赶上国外技术甚至超越了国外技术。随着中国的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中国民众对科技的崇拜也会不断增强,观众也会更爱观看科幻电影,中国科幻电影会有很好的市场前景,也势必推动中国科幻电影产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另一个是电影工业化的成熟度,能否拍出优秀的科幻电影是衡量电影工业化成熟的标准。像《信条》这样的科幻电影,是需要上千人,上万道工序才能制作完成的,一部科幻电影就是一座摩天大厦,每一个环节都容不得半点闪失。成熟的电影工业化不仅能够保证影片的基础质量,同时也是给予投资者的投资保证。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到成都,中国的电影工业化发展之路在成都也早已开启,如成都天府新区已和融创集团合作,共同打造“天府影都”影视基地,该影视基地完全按照电影工业化体系标准打造,为中国电影工业化提供技术支持。而影视的核心在于内容,《流浪地球》《三体》等国内诸多著名科幻巨作都出自中国科幻领域最有影响力的机构——科幻世界,它就坐落在成都。它40年的沉淀与积累,早已为中国科幻电影产业打下坚实的内容基础。相信成都将会成为中国科幻电影产业的沃土,为我们带来更多更优秀的科幻电影。
作者系电影制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