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因为是分析问题嘛,所以我还是提几个我认为可能一些“只顾低头拉车,不会抬头看路”的学生比较容易多走的“弯路”及其注意事项。
首先,我认为最基础的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并且还是人人都能掌握的方法,就是“四步法”——课前预习、课中听讲、课后练习以及复习归纳。
这四个学习的环节如果能偶掌握好了,可以说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最为有效地提高成绩的办法。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这四步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任何一个环节如果没有很好地落实下去,那么就有可能会在下一个环节就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弥补上该环节的缺失。而如果是多花点时间、精力能够补上还好,但现实中往往是补不上的!
比如我们就说“课前预习”吧。
教育和学校概念——在学校学习的小女孩
预习的好与差对于下一个环节“课中听讲”的影响其实还是非常大的。
良好的预习可以确保学生在听课的时候可以更好地跟上老师的节奏,可以提供高学生的听课自信心,可以提高孩子的课堂参与程度……
而如果没有做好很好的预习,那么直接去听孩子用功、用心还好,但是会比较累,因为经常要处于“一心二用”当状态——一方面要继续听老师所讲的后面内容,另一方面要去思考老师前面或者刚讲的内容中那些自己理解不够的内容。
但是我们知道,极少有学生能够达到这样的程度——因为能够达到这样程度的学生都知道预习的重要性了,甚至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预习的进度早已经远远超过了课内的进度……
同样的,“课堂听讲”存在不足,只是“听”而没有思考、分析,那么这节课更多的内容其实是靠“记忆”来完成的。以理科学习为例,除非老师故意设计课堂授课内容通过“对”vs“错”这种对比性的讲解带动学生思考,否则如果只是按照常规的讲解方式,那么因为本身题目的逻辑就是合理的、对的,所以如果学生只是靠“听”去学,而不是靠“思”学,比如多思考几个“为什么?”比如多思考几个“跟前面所学什么有关系?”等等,那么即便是他自己压根就没完全理解,也会觉得自己“懂了”!
事实上,这样的学生从小学到高中甚至到高等教育阶段都是存在的,绝大多数老师讲完内容之后问一句:“都懂了吗?”其实多数情况都是白问的……有太多的学生自己都不确认自己是否真的懂了,但是又不好意思说自己不懂或者可能是一知半解,所以干脆都说“懂了”……
至于课后的练习(往往指作业和增加巩固、拓展练习)和复习归纳(例如阶段性的总结、纠错等等)对于学习效果的影响就更大了。
说到这里我们就不得不提一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