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国家已为少年儿童解除了竞争压力,政策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还是要靠成人正确的认知与言行,为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我们成人自己要反思竞争的尺度和意义,才会放下对孩子灌输强弱强食的道理。
只有家长不再焦虑,孩子才能淡定,才能心无旁骛地认知探索自我,发现兴趣享受兴趣并看见自己的无限可能。
每个孩子与生俱来都有他(她)的天然使命与性格优势。
家长的责任,就是接纳真实的不完美的孩子,看见孩子的感受,善于发现他的优点,给予认可和鼓励,呵护好他的自尊自信,让他有幸福感及正向感——
这些才是发掘孩子内在潜能、滋养其好品格,成全他未来竞争力的最简单、最重要的手段。
过去、现在乃至未来,人们的竞争力从来不是“竞争意识”,而是更高层面上的价值观、使命感、创新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等。
——不是吗?
纵观社会上那么多高材生,有些还是留学海归生,他们并没有赢在从小的竞争意识上,反而成了高分低能儿。
如,北大博士张进生、同济学子后毕业于加拿大名校工程硕士的大卫、名校博士李亮、高考状元刘琦,都在家里蹲、啃老。
始于童年的竞争,很少有赢家。
所以,有智慧、有远见的父母,都懂得面对一个弱小而又有无限潜力的孩子,与其用力培养其“竞争意识”,不如用心培养他(她)的良好品格。
换句话说,与其死盯孩子成绩高低,不如给予孩子健康的家庭成长环境,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
一个人格独立、内心强大、有格局的孩子,在未来的人生中,有什么样的竞争能打败他(她)呢?
就像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曾经高考3次,也要坚持考上大学。
走上社会后,他经历种种挫败,却能坚持梦想、克服一切困难,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他说:“一流高手眼睛里面没有对手,所以我经常说我没有对手,原因是我心中没有对手。心中有敌,天下皆为你敌人;心中无敌,无敌于天下。”
这句话,道出了他没有竞争意识,却有着强大的竞争力的最美恣态。
社会心理学研究证实,竞争是挫折的重要来源之一,痛苦和挫折常常引起敌意。
一个对他人怀有敌意,防范他人、与他人争斗的人,他能聚焦自己、全力以赴做好自己的事吗?他能成就自己乃至世界吗?
03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其实,我们生活中最大的敌人,不是任何具体的对手,而是“虚荣”和“恐惧”。
在本已险象环生的人生中,哪里有虚荣,哪里就有自我伤害;哪里有虚荣的家长,哪里就有被伤害的孩子。
放下虚荣,就能减少无谓消耗,保护生命能量;克服恐惧,就能释放压抑,享受生活之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