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秦之楚全文注释,楚将伐齐原文翻译及注释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7-19 10:41:48

在《张仪列传》之后,司马迁附录了另外两位“忽悠界”高手——陈轸和犀首(又名公孙衍)。陈轸与犀首相比苏秦、张仪稍差一些,但也被历史称为“纵横家”。

“陈轸者,游说之士”,司马迁介绍陈轸既无出生地,也无出身。在《楚世家》、《张仪列传》中,陈轸从秦国逃亡到楚国,又为楚出使秦国,此事发生在秦惠王十年、楚怀王元年(即公元前328年),当年秦惠王以张仪为秦相。

而在《田敬仲完世家》中,齐湣王十二年(即公元前312年),楚国攻打韩国雍氏,秦国又战败楚将屈丐,此时苏代劝谏田轸。在齐国“田陈”一家,由此判断陈轸大概是齐国人。此年,在秦、楚、韩、魏纪年分别为秦惠王更元十三年、楚怀王十七年、韩宣王二十一年、魏哀王七年,因为事件记叙混乱暂不作深入分析。

陈轸是战国时期很活跃的人物之一,成语故事诸如画蛇添足、卞庄刺虎等均与之相有关,司马迁用以反映其“舌辩”能力……

去秦之楚全文注释,楚将伐齐原文翻译及注释(1)

秦国争宠——落败逃亡楚国

“与张仪俱事秦惠王”,陈轸曾与张仪同事,两人供职于秦惠王。

正所谓“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

“皆贵重,争宠”,二人能力不相上下,职务难分高低,所以互相不服气,经常在秦惠王面前争宠斗法。“张仪恶陈轸于秦王”,张仪在秦惠王面前说了陈轸坏话。“恶”是诽谤、诋毁的意思。

曰:“轸重币轻使秦、楚之间,将为国交也。今楚不加善于秦而善轸者,轸自为厚而为王薄也。且轸欲去秦而之楚,王胡不听乎?”——《史记·张仪列传》

张仪是如何对秦惠王说了啥坏话呢?

“这个陈轸带着大量金银财宝,驾着马车在秦楚之间来回窜跑,明面上为秦国跑外交,实际上都是为自己谋利益。如今楚国对秦国没有改善,却善待陈轸。而且我还听说陈轸打算离开秦国投奔楚国,大王难道没有听过这种说法?”

偏听则暗,兼听则明。于是,秦惠王找到陈轸问道:“吾闻子欲去秦之楚,有之乎?”——我听说陈轸先生想离开秦国到楚国,有这回事吗?

轸曰:“然。”王曰:“仪之言果信矣。”——《史记·张仪列传》

陈轸说,嗯,有这个打算。

秦王说,张仪的话是果真是诚实的。

这对话很有意思,陈轸对于谣言既未解释也没有申辩,回答似乎漫不经心敷衍了事;再看秦惠王,没有出言挽留,而是直接透露是张仪背后打小报告。

轸曰:“非独仪知之矣,行道之士尽知之矣。昔子胥忠于其君而天下争以为臣,曾参孝于其亲而天下愿以为子。故卖仆妾不出闾巷而售者,良仆妾也;出妇嫁于乡曲者,良妇也。今轸不忠其君,楚亦何以轸为忠乎?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史记·张仪列传》

“不只是张仪知道此事,我准备去楚国几乎是路人皆知了。”

陈轸见招拆招,再次承认准备离开秦国。然后又继续给秦惠王讲故事了——

“伍子胥因为忠于吴国,各国都希望有伍子胥这样的臣子;曾参孝敬父母天下闻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像曾参。

所以说,仆妾不出里巷就卖掉了,是因为忠心;被休的女人还能在本乡嫁出去,因为是好女人。

如果我对秦国不忠诚,楚王又怎么会信任我呢?如果忠诚而被抛弃,我不去楚国,又能到哪儿去呢?”

“王以其言为然,遂善待之”,秦惠王认为陈轸所说是正确的,于是继续善待他。也就是说,陈轸经过这一番“忽悠”,不仅打消了秦王怀疑,也解除了张仪的迫害,而且让秦惠王认识到自己的辩才。

“居秦期年,秦惠王终相张仪”,一年之后,秦惠王任用张仪为国相。二人能力有了上下分别,张仪对秦国利益更大。“而陈轸奔楚”,陈轸到楚国去了。“奔”无论意思是投奔,还是急走,说明陈轸迅速离开了秦国,以躲避张仪的迫害。

去秦之楚全文注释,楚将伐齐原文翻译及注释(2)

拜会犀首——联手对付张仪

“楚未之重也,而使陈轸于秦”,陈轸来到了楚国并未受到重用,又被派往秦国出使。从《六国年表》来看,张仪初任秦相是在秦惠王十年,时年为楚怀王元年。

“过梁,欲见犀首”,陈轸在出使秦国的路上,故意绕道去了一趟魏国,想要见一见犀首(即公孙衍)。司马迁在此用了一个“欲”字,这表明陈轸此行是有意为之。

从《楚世家》找到相关原因,“十一年,威王卒,子怀王熊槐立。魏闻楚丧,取我陉山。”“十一年”即楚怀王元年前一年,当时楚威王辞世,楚怀王刚接班继位。魏国听说楚国办丧事,趁机攻占了楚国陉山。

如此背景,大致可以了解陈轸此行目的了吧:结交魏国有利于楚国,同时也能证明自己才能。

“犀首谢(谢绝)弗见”。

轸曰:“吾为事来,公不见轸,轸将行,不得待异日。”——《史记·张仪列传》

陈轸又让人传话说,“我特意到魏国有事相告,既然犀首不肯见我,那么我也不会再多等一天。”

“犀首见之”。

犀首先拒绝到会见,从陈轸所说看不出来其中原因。而从司马迁对犀首介绍来看:“犀首者,魏之阴晋人也,名衍,姓公孙氏。”犀首原名为公孙衍,本是魏国人。

去秦之楚全文注释,楚将伐齐原文翻译及注释(3)

根据司马彪的注释,“犀首”原是魏国官职,公孙衍选择以官职为命名,说明很看重这个职位。但在《秦本纪》“(秦惠王)五年,阴晋人犀首为大良造。”“大良造”为秦国侯爵等级。也就是说秦惠王五年犀首从魏国投靠了秦国。

从《六国年表》中来看,秦惠王五年同为魏襄王二年,“秦败我雕阴。”由此推测,犀首在雕阴一战为秦军战胜魏国发挥了作用,所以一举跃升为“大良造”。

“大良造”为秦孝公时期至秦灭六国前的秦国国内最高爵位,掌握军政大权。这一时期秦国实行的是十七级爵制,“大良造”是最高爵位。

然而,从秦惠王五年到十年,犀首在秦国并未再有任何功绩,大概与张仪有关,司马迁仅用了五个字“与张仪不善”。

陈轸曰:“公何好饮也?”犀首曰:“无事也。”——《史记·张仪列传》

陈轸问:“您为什么喜欢喝酒呢?”

犀首说:“闲着没事,喝酒打发时间。”

古人比较含蓄,谈正事之前喜欢东扯西拉。不过二人从对话中推测:其一,与陈轸出逃一样,犀首在张仪任相之后也离开了秦国回到了魏国;其二,犀首在魏国并未重新获得宠信,所以闲得无聊。

陈轸开场关心犀首的日常爱好,从看似小事慢慢切入主题。

曰:“吾请令公厌事,可乎?”曰:“奈何?”——《史记·张仪列传》

陈轸接着说,“我可以让您繁忙起来,怎么样?”

犀首:“怎么讲?”

“厌”解释为讨厌、厌恶,是指公务繁多而厌恶。可以想象,犀首情绪被调动起来了,由漫不经心到迫不及待,毕竟闲置苦闷已久了。

那么,陈轸为何要帮助犀首呢?

“敌人的敌人是朋友”。陈轸、犀首二人“与张仪不善”,这注定了可以联手搞点事情了,张仪主张连横,陈轸可以合纵拆招,于是犀首上场了。

献计犀首——佩戴三国相印

曰:“田需约诸侯从亲,楚王疑之,未信也。公谓于王曰:‘臣与燕、赵之王有故,数使人来,曰无事何不相见,愿谒行于王。’王虽许公,公请毋多车,以车三十乘,可陈之于庭,明言之燕、赵。”——《史记·张仪列传》

对于陈轸所说的这段话,一定要搞明白究竟是谁要对谁说话:

“现在魏相田需联络各国合纵结盟,但楚王仍然犹豫不决,还不相信他。”这是陈轸告诉犀首的话,言外之意魏国丞相田需也想搞合纵,但是能力不济而不受信任。

“公谓于王曰”是指陈轸教犀首如何劝谏魏王:“我犀首和燕国、赵国的国君老交情,他们多次派使者来传话。既然我犀首在魏国不受重用,为何不到燕国或者赵国?所以向大王来辞行。”

“如果魏王答应您,您只需要在庭院中摆放三十辆车,做出架势并散布扬言要到燕国、赵国去。”这又是陈轸给犀首支招了。

“燕、赵客闻之,驰车告其王,使人迎犀首”,燕、赵两国的间谍听到这个消息,快马加鞭报告他们的国君,赶紧派人来迎接犀首。

楚王闻之大怒,曰:“田需与寡人约,而犀首之燕、赵,是欺我也。”怒而不听其事。——《史记·张仪列传》

楚王听到消息非常生气,“田需和我约定合纵,却派犀首到燕、赵两国,这分明是欺骗我呀。”楚王由此不再理睬田需合纵之事。

齐闻犀首之北,使人以事委焉。犀首遂行,三国相事皆断于犀首。轸遂至秦。——《史记·张仪列传》

而齐国听说犀首要前往北方燕赵两国,也派人迎接犀首,把国事委托给他。犀首因此北上,这样齐、燕、赵三国丞相都由犀首担任。陈轸才出使秦国。

去秦之楚全文注释,楚将伐齐原文翻译及注释(4)

司马迁记叙这段故事,留下了很大的漏洞。

合纵的首倡者为苏秦,而根据司马迁的记叙苏秦死于燕王哙继位之后,即齐湣王四年。秦惠王十年、楚怀王元年,在燕、齐纪年分别为燕易王五年,齐宣王十五年,八年之后苏秦才会死于齐国。

如果说苏秦尚在,张仪不可能破坏其合纵计划,“且苏君在,仪宁渠能乎!”——况且苏先生在,张仪岂敢奢谈攻赵?再退一步讲,苏秦在世,六国仍执行合纵计划,犀首怎么可能佩戴三国相印呢?

如果说苏秦早已离世,犀首推行合纵计划完全可能。但是,《楚世家》明确:“(楚怀王)十一年,苏秦约从山东六国共攻秦,楚怀王为从长。”按照《苏秦列传》苏秦已于楚怀王九年在齐国车裂了,那么怎么可能在楚怀王十一年死而复活联合六国呢?

所以,楚怀王十一年山东六国攻打秦国,应该是犀首的得意之作。而这一切均源于陈轸的幕后推动。

两则故事——与秦难舍之情

“韩魏相攻,期年不解”,韩魏两国交战一年多,未能分出胜负。“秦惠王欲救之,问于左右”,秦惠王打算从中调解,就征求大臣们的意见。有人说和解有利,也有人说他们继续打斗有利,秦惠王仍犹豫不决。

“陈轸适至秦”,陈轸正好到了秦国。

秦惠王也从轻松的话题切入,“子去寡人之楚,亦思寡人不?”——先生离开秦国到楚国去,有没有想念我吗?

秦惠王此话两重意思:其一,自己想念陈轸;其次,秦惠王自认为对待陈轸很好,陈轸应该记住这份情谊。

但是,陈轸对秦惠王的问题避而不答,“大王听说过越国人庄舃吗?”秦惠王表示未曾听说过。

曰:“越人庄舃仕楚执珪,有倾而病。楚王曰:‘舃故越之鄙细人也,今仕楚执珪,贵富矣,亦思越不?’中谢对曰:‘凡人之思故,在其病也。彼思越则越声,不思越则楚声。’使人往听之,犹尚越声也。今臣虽弃逐之楚,岂能无秦声哉。”——《史记·张仪列传》

陈轸讲了一个小故事,用来回答秦惠王。苏秦、张仪虽然纵横之士,但是在司马迁的记录中并没有类似的案例,反而对陈轸比较用心、详细。

“仕楚”是指在楚国做官;“执珪”是指官员级别较高;“鄙细人”是指乡野之人;“中谢”是侍奉楚王的近臣。

越国人庄舃在楚国做了级别较高的大官,但是不久却生病了。楚王说,庄舃本是越国地位低微的人,如今庄舃富贵了,难道还会想念越国?楚王此话无疑是怀疑庄舃忧思成疾。

楚王侍者回答说,但凡人思恋故土,在他生病时可以判断出来。假如他思念越国,就会用越音,要是不思念越国就会操楚音。

于是,楚王就派人去偷听,发现庄舃病痛时,越国方言都说出来了。如今我虽然被秦国遗弃而到楚国,怎么会忘了秦国恩情呢?

陈轸以庄舃自比表示并未忘记秦惠王,而且明确他是被“弃逐”而并非主动离去。秦惠王再次被说服了,于是就问陈轸,“现在韩魏交战,秦国是否应介入调解。”

去秦之楚全文注释,楚将伐齐原文翻译及注释(5)

陈轸对曰:“亦尝有以夫卞庄子刺虎闻于王者乎?庄子欲刺虎,馆竖子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有倾,两虎果斗。今韩、魏相攻,期年不解,是必大国伤,小国亡,从伤而伐之,一举必有两实。此犹庄子刺虎之类也。臣主与王何异也。”——《史记·张仪列传》

陈轸又讲了一个小故事,这便是成语“卞庄刺虎”来源。两只老虎为争抢一头牛而相斗,最后结果雄壮的老虎受伤,瘦弱的老虎势必会死掉。那时,再去打老虎,完全可以一次打死两只老虎。

陈轸以此比喻韩、魏两国交战,秦国“坐山观虎斗”,最后讨伐大国,最终也会一箭双雕。

“善。”困扰秦惠王许久的问题终于确定了,让韩、魏两国继续争斗去吧。“大国果伤,小国亡,秦兴兵而伐,大克之”,最后韩魏两败俱伤时,秦国出兵讨伐取得胜利。

然而,无论是《韩世家》、《魏世家》,还是《秦本纪》都不能找到此次大捷相应的记录。但是,司马迁仍然褒奖为“此陈轸之计也。”

画蛇添足——劝退楚兵攻齐

(楚怀王)六年,楚使柱国昭阳将兵而攻魏,破之于襄陵,得八邑。又移兵而攻齐,齐王患之。陈轸适为秦使齐,齐王曰:“为之奈何?”陈轸曰:“王勿忧,请令罢之。”——《史记·楚世家》

楚怀王六年按照《六国年表》为齐湣王元年(公元前323年),也就是说齐湣王刚刚继位为君。楚国昭阳将军带兵攻打了魏国,并获得胜利占领了八座城池。于是,又调兵继续攻打齐国,齐湣王为此焦虑不堪。

“为之奈何?”

恰巧,此时陈轸为秦国出使到齐国,齐湣王将忧虑告诉了陈轸。可能同祖共宗的原因,或者是为体现个人外交能力,陈轸主动请缨为齐国劝退了楚兵。

当然,还要注意一个细节——“陈轸适为秦使齐”,这表明陈轸又从楚国转投了秦国。而且劝退楚国昭阳将军攻占齐国,这足以证明陈轸并不倾向于楚国利益。

“即往见昭阳军中”,陈轸立马到楚军大营中拜会昭阳将军。司马迁用“即”字表示陈轸没有耽搁,而是即刻动身。

曰:“愿闻楚国之法,破军*将者何以贵之?”

昭阳曰:“其官为上柱国,封上爵执珪。”

陈轸曰:“其有贵于此者乎?”

昭阳曰:“令尹。”——《史记·楚世家》

陈轸直接切入话题,与昭阳一问一答详细介绍了楚国军功奖惩办法。当时,各国存在文化差异,语言上有差异性,战功奖惩也有自己的规定。在楚国,“上柱国”是官职;而“执珪”则是爵位;“令尹”是最高官职,相当于丞相。

去秦之楚全文注释,楚将伐齐原文翻译及注释(6)

陈轸曰:“今君已为令尹矣,此国冠之上。臣请得譬之。

人有遗其舍人一卮酒者,舍人相谓曰:‘数人饮此,不足以遍,请遂画地为蛇,蛇先成者独饮之。’一人曰:‘吾蛇先成。’举酒而起,曰:‘吾能为之足。’及其为之足而后成。人夺之酒而饮之,曰:‘蛇固无足,今为之足,是非蛇也。’

今君相楚而攻魏,破军*将,功莫大焉,冠之上不可以加矣。今又移兵而攻齐,攻齐胜之,官爵不加于此;攻之不胜,身死爵夺,有毁于楚,此为蛇为足之说也。不若引兵而去以德齐,此持满之术也。”——《史记·楚世家》

搁现在陈轸绝对是顶级段子手,又讲了一个小故事,即成语“画蛇添足”的由来。

陈轸说柱国昭阳身兼令尹,地位仅次于国君。陈轸比作“国冠”,也就是说官职到顶了。如今又战胜魏国攻城掠寨,这已经无法封赏了。再继续攻打齐国无异于画蛇添足,如果获得胜利,官爵也无法加封了;若失败而归,战死沙场官爵丢失,不死也会背负坏名声。还不如趁机带着胜利返回楚国,齐国自然也会感激,如此才能两全其美。

昭阳一听有道理,于是“引兵而去”。

陈轸在官场争斗中败给了张仪,却能全身而退实属不易。陈轸、苏秦、张仪均为“纵横之士”,但从司马迁的记叙来看,陈轸并非像苏秦、张仪“倾危之士”——阴险狡诈之人。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