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徒制
在工业革命之前,人们所有的生活用品都必须依靠工匠制作,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作坊作业,这也就意味着,每一个行业都需要熟练的工匠。一旦成为了工匠就意味着有一门工作技能在手,将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
因此,当时习见的制作品,如船只、重车、房屋、椅以及其他家中或田中应用的家具器物,皆具个性的造诣及个别的美观,而为现代机制物件所不能达到的标准。足以引人入胜,足以发展人们的天才之故,那时工匠工作在那时要比今日受人欢迎多了。因此,从事某种技能的学习,从学徒开始做起,成了很多贫民选择的发展方式。
鞋匠
延续到现在,即使进入了工业时代,欧洲人对有名的工匠还是非常尊敬的,所以很多优秀的工匠技术可以上百年的传承。
但是,在整个工艺传承的过程中,却是一部血淋淋的社会史,很多学徒工在学习过程中受到非人的待遇,往往无法熬出头来,要么放弃,要么死在学徒生活中。
从信中读出工徒制中学徒的悲惨遭遇和时代背景
根据自古以来工种级别的分类可分为:
- 奴:农奴,对农奴主的监督和鞭策下没有自由的工作
- 徒:能力尚不足,需要学习
- 工:熟练工,能按规则完成事务
- 匠:精通于一门技术
工徒制正是一个人从徒向工、再向“匠”转化的途径。
在俄罗斯的历史上,工匠指拥有自己的独立作坊的工人;工人指的是所有没有自己的独立作坊但身份自由的手工业劳动者,包括帮工、学徒和雇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