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五上语文第八单元的课文,要不告诉我们读书的态度,要不告诉我们有关读书的故事,要不告诉我们读书的方法,要不告诉我们读书的收获,不可谓不丰富,学生的收获也有很多。如果站在写好作文《读书之乐》的角度考虑问题,特别是站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这一任务群的研究与实践的角度,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解读课标中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包括两个方面,即“思辨性阅读”和“思辨性表达”两个方面。我们来看课标是如何表述的:
从课标的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一任务群,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重在比较推理,重在质疑探讨,最终实现有条理和清晰地表达,培养孩子的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
无论是阅读和表达,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语言实践活动,发现思考探究问题,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特别是其中的一句话“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评价”写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对文本进行评价,实际上就是思考探究质疑的过程,这样实践过程的目子是为了更好的阅读,更多的是为了更好的表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输入和输出的问题,通俗地说就是更好地输入是为了更好地输出。
《窃读记》中“读书之乐”《读书之乐》这篇作文是建立在第八学完的基础之上,学生已经对读书应有的态度、读书的方法、读书的益处已经有了一个深入的理解,但是还不够,还需要一个从内容上更形象,从读书的经历上更接近于学生的实际读书生活,更能激发起学生阅读兴趣的文章。这样的文章就需要我们老师提供教学资源,以辅助于教材,促进学生的学习。这时候,一篇经典的文章,林海音的《窃读记》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明明是“窃读”,作者却搞到了“快乐”,我们需要从思辨性阅读的角度,一缕一缕的去分析林海音的“窃读”之乐,我们看节选:
此刻的作者,众里寻他千百度之后,像一匹饿狼,这是——寻书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