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至今被很多人奉为至理名言,“婚姻是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围城的时代是中国近代屈辱的时代,是国仇家恨交织的年代,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中国痛苦*的时代,是二十世纪的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
围城是一本颇具讽刺意味的小说,被称为“新《儒林外史》”,文学价值也很大。所以很适合精读,是不建议囫囵吞枣的粗略读的。鉴于这本书的内容涵盖量太过于巨大,并且反映涉及个人、社会还有国家政治形势十分丰富,是很有深入探讨和分析的意义的。一代文学大师的代表作,到底有它怎样独特的魅力呢?
一、《围城》里的“花样”人物方鸿渐作为乡绅家庭出来的留洋“海归”,且先不论他的毕业证是真是假,但是在那个年代还十分贫瘠的中国,能有这样的的出国学习经验的绝对算得上是上上流了。
他的留学经验给他并不算卓越的学识盖了块遮羞布,也让他身边莺莺燕燕不断,吸引来了各式各样的女性。在这里面,有出身优渥的,有出生平平的;有相貌明艳的,有长相平平的;有学识内心皆为上等的,还有工于心计的。人物缠绕推动情节发展,也给我们留下了极好的文学感受。
1.封建思想和西方思想在男性角色中的体现
男性角色首当其冲肯定要说男主角方鸿渐,他出生于封建代表的乡绅家庭,却又接受了西方教育,这两种思想的碰撞以及他对这两种思想的摇摆不定,都被钱钟书先生刻画的生动形象,几乎完美。
这里我们先来介绍一下他——方鸿渐是个中国南方乡绅家庭的独子,受家庭压力与周家女订婚。后来周家女得病去世,岳父欣赏他,便资助他出国留学,来到国外的他不思进取不学习,买了个假的毕业证。而这本书的内容主要讲述的就是他留洋后的这段经历。
他和女博士苏明纨以及鲍小姐、孙柔嘉之间的爱情纠葛也是《围城》的一大亮点。这里面的男性拜托了以往传统作品中的成熟与成功。相反,他们大多是市侩的、愚昧不清的.
“赵辛楣与中文系主任汪处厚的年轻太太有了越轨交往,而老校长高松年也对汪太太抱有非分之想,就向汪处厚揭发他们的私情”,这段对于他们这群人之间的苟且之事总结的十分之巧妙,把他们私生活的混乱也描绘的传神。
方鸿渐的长辈们和领导们大多也都是封建残余思想的代表,这些男性连西方的思想也没有,也就是说完全是被封建思想滋润长大的一辈人,他们与方鸿渐相比,连那种进步的意识都从未萌生过,可以说是完全愚昧的状态。
2.对于各色女子的矛盾选择
《围城》里的女性们几乎全都围绕方鸿渐展开,而由于篇幅字数的限制,笔者也把旁系无关人物去掉,只做了主要人物的介绍。比如风情万种的鲍小姐,在她风尘满满的眼里方鸿渐只是个坐二等座的人,而在方鸿渐眼里,鲍小姐只是个不检点的女子。他想要他,他不爱她,钱钟书先生把这点写的极为明朗。而对于已经订了婚的鲍小姐,方鸿渐对于她,也只是消遣。
而对于方鸿渐来说一个,很重要的女子叫苏文纨,她学识丰富,是个女博士,并且长的不错、家境也还可以。他最大的缺点就是太骄傲了,刚开始时,方鸿渐爱她,但又怕她,她是个可以被称之为不解风情的女子,因为她的优秀,她不屑于取悦任何人。她让赵辛楣和方鸿渐在她面前上演一出抢她的大戏,终究还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了。
最后一个出现在方鸿渐生命中的重要女人是孙柔嘉,后来她还成了他的妻子。你说方鸿渐爱她吗?他不爱啊!他对孙柔嘉的爱不是一见钟情,连日久生情都算不上,他的爱,像是种施舍,敲打着孙柔嘉的心。孙柔嘉不美,也不是很聪明,不风情万种,可她最爱方鸿渐。她的婚姻不圆满,不幸福,可是世人还怪她没能留住方鸿渐的心。是的,她有时候很市侩,但是这是生活的本来面貌——一地鸡毛。
二、重读《围城》,新启发、新感触的碰撞很多人都说方鸿渐最爱的人是唐晓芙,那自是当然。得不到的永远都是白月光和朱砂痣,唐晓芙只是恰巧没被方鸿渐得到罢了,纵然她心思多么纯良,与方鸿渐有多么多的共同语言,到最后还不得面对生活?要我说,方鸿渐爱的是没得到的唐晓芙,是他心里深深的空隙,而一旦得到了,他怕是会嫌她“不理家事,烦人的紧。”
《围城》作为一部极其优秀的文学作品,一定是反射某些社会现实以及人生本质道理的。我们在观看这种现实类文学作品时,往往会对主人公抱有一种“同理心”。比如我们在看主人公方鸿渐时,我们看着他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烂,就不由得产生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1.对于婚姻和生活的揭示
很多人都说,“在生活中,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方鸿渐。”初出茅庐的年轻人都觉得自己是这世界上不同寻常的存在,我们一定不会沦为碌碌庸庸的平凡之辈。比如方鸿渐,作为一个有留洋经历的“知识分子”,他是有股子清高劲儿的。他觉得自己不同寻常,周旋于多个女子之间并引以为傲,他觉得不管这世道多不太平,只要他悠哉悠哉的过日子,国仇家恨和他都没什么关系。
方鸿渐怎么也不会想到,他曾经拥有过那么多或貌美或聪颖的女子,最后到头来却只是娶了“不讨厌就行了”的孙柔嘉。很多人讨厌孙柔嘉,说她市侩、心机,说她欺骗方鸿渐的感情,没有一点女子该有的美感。到底是娶的人出了错还是方鸿渐出了错?我认为是方鸿渐的问题。
方鸿渐生命中有那么多的女人,可是他知道什么是真的爱吗?他不正视爱情终究还是得回归平淡,细水长流的持久性远远大于轰轰烈烈的不稳定,他只相信只崇拜那种荷尔蒙刺激下的原始重冲动,他对人间浓浓的人间烟火气嗤之以鼻。婚姻本来就应该在脚踏实地处,不应该是看起来空有其表的漂亮躯壳。
另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方鸿渐和赵辛楣的差距。按理说赵辛楣应该是不如方鸿渐的心,方鸿渐起初也是颇有点看不上赵辛楣。但是生活就是这样,你看不上的人一飞冲天,名利在身,居然超越了你一大截。我们啊,都或多或少的在方鸿渐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而我们,也总能在一遍又一遍重读《围城》这本书是窥见生活和婚姻的本质。
2.现实指导意义以及经验教训
这个问题说来很简单,做个“不同于方鸿渐的人就行了”。但方鸿渐也是有自己的闪光点的,譬如善良以及自省能力。很多公众号和自媒体都形容方鸿渐为“该努力没努力的每一个我们”,我觉得很对。
方鸿渐有那么好的学习资源,可是那时他太年轻,每天心思只在于玩乐,辗转好几所学校,最后只是拿了个假的毕业证回家。这个经历告诉我们的道理是我们应该攥着学习的光阴,珍惜每分每秒,不浪费时间,但求无愧于心。
其次便是节制*,尤其是对于年轻男性,外面世界的莺莺燕燕的确是存在很大的很大的吸引力,但是能够成功的人总是能控制住自己的*的。二十多岁的年纪是用来提升自己,为以后的生活铺路的,不是用来放纵*,毁自己的。
三,以一反三,把握人生关键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清自己的心,不要头脑一热就做自己后悔的事,特别是对于人生大事——婚姻。现在社会现状的影响,焦虑情绪逐渐控制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这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现在的婚姻率走向持续偏低。在成长的过程中,比较和焦虑感总是难免的,这很正常,但是我们应该控制住自己不被这种情绪控制。同龄人的超越可能也会发生,我们应该用平和的心态来看待人生得失。
最后就是正确看待平凡和平庸是有本质区别的。我们生而平凡,但是努力的我们绝对不是平庸。我们应该爱生活,爱浓浓的人间烟火味,任何时候脚踏实地,不走捷径,也就不会出错。
结语:我们分析了《围城》里的人物性格特点,也探讨了钱钟书先生在这本书里给予的谆谆教诲和人生道理。方鸿渐、唐晓芙、鲍小姐、孙柔嘉等等,这些人物被先生刻画的如此鲜活,就像是我们身边每一个相似的不普通的普通人。我们应该熟读经典,应该沉浸到文字的海洋中给自己浮躁的心灵带来纯净的积淀。读一本书,看一种人生,铭记一种道理,这,可能就是经典带给我们的财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