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这片土地写作背景及赏析,我爱这片土地作者是谁?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8-03 04:10:35

之后的歌词“激怒的风”的发声音调一定要升高,才能够表现对日本侵略者的那种仇恨和愤慨之情,随后到发声“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过程当中一定要把握好节拍的变化,了解情感的跌宕起伏,声音也一定要饱含情感,气息要充足,才能流畅体现作品的情感。

最后“然后我死了”一句的发声在艺术特征上是中间不停歇,要迅速地发声转至“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此时的发声要有明显的共鸣,声音要具备穿透力,同时,一定要注重音调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我爱这片土地写作背景及赏析,我爱这片土地作者是谁?(21)

为了实现良好的发声效果,平时的发声训练极为重要,无论是气息的保持还是喉关节的练习还是头腔共鸣的展现,都要进行全面的练习,才能够在高、中、低的音调上自由转换。

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之前激烈的演唱之后,到尾声中的“啊~啊~啊~”演唱时实现全曲的情感升华。

我爱这片土地写作背景及赏析,我爱这片土地作者是谁?(22)

(二)作品的意境和情感特征

艾青的诗歌《我爱这土地》是中国现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作品本身就是作者在特殊的黑暗历史时期创作的曙光之作,它表达了热血的中华儿女对于祖国无限的热爱和依恋,以及愿意为这个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情感,这是对热血中华儿女的激励和鼓舞,也是反抗日本侵略者的一首战歌!

我爱这片土地写作背景及赏析,我爱这片土地作者是谁?(23)

后来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我们建立了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艾青的这首诗仍然作为一首激励人心的作品鼓舞着在各个战线上工作的中国人。

时间来到了2001年,陆在易先生感受到了时代的变化,在新的世纪,他对祖国的发展有更加深刻的思考,对民族振兴也有更加明确的认识,了解到只有中国人民对这个国家有无限的热爱,才能使民族国家更加富强。因此,他借用《我爱这土地》为歌词创作出了一首饱含文化内涵和爱国主义情感的艺术歌曲,这也正是这首作品的意境和情感所在。

我爱这片土地写作背景及赏析,我爱这片土地作者是谁?(24)

上一页23456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