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的第一层意境是通过“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儿”反映出来的,它直接反映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第二意境从“悲愤的河流”到“林间温柔的黎明”,表述了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必将与日本侵略者奋战到底,并且一定能够取得胜利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最后一层意境表述了自己要将全部的一切融入祖国的无悔情感,并且也叙述了主题“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实现了陆在易与艾青两个时空的艺术共鸣。
<<·——结语——·>>
通过对艺术歌曲《我爱这土地》的分析,能够对这首作品的曲式结构、旋律特点、节拍速度有所了解,同时,也更加深入地掌握这首现代诗歌所蕴含的深厚感情,体会作曲家陆在易先生在艺术领域方面的大家风范,他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创作出中西合璧的时代佳作。
我们在掌握歌曲音乐表现和艺术特征的基础之上,对这首歌曲的演唱作出分析。作为声乐学习者,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艺术感悟能力和声乐表现能力,了解所唱乐句的特点,对作品想要表达的内涵有所了解,结合歌曲特点调整自己的演唱感情和演唱方式,才能够将这首作品的艺术性真正展现出来。
参考文献,[1]陈国威.陆在易艺术歌曲〈我爱这土地〉艺术特征浅析[J].贵州大学学报,2009.
[2]李猛.陆在易艺术歌曲演唱研究——以〈桥家盼〉和〈我爱这土地〉为例[D].杭州师范大学,2012.
[3]石艺墦.论陆在易艺术歌曲〈我爱这土地〉的艺术分析和演唱处理[D].天津音乐学院,2019.
[5]李鑫.浅析艺术歌曲〈我爱这土地〉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J].音乐技术,2015.
[6]张琴.陆在易艺术歌曲的审美特征[J].四川戏剧,2010.
[7]马亚囡.陆在易艺术歌曲〈我爱这土地〉的歌唱审美探究[J].美育学刊,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