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乌台诗狱像
美食疗法自我疗伤被贬谪当是为官最痛苦之事,苏轼当然也不例外,他也会很痛苦。但苏轼有常人无法企及的豁达,以及常人无法企及对美食的热爱。用现在流行的话讲,那叫美食疗伤法,谁知苏轼用这招还挺管用。
被贬黄州,穷又馋虫作祟想吃肉,买不起牛、羊肉,怎么办?他便用猪肉为食材,发明东坡肉。要知道在宋朝,猪肉是没人吃的,虽然对我们现代人来说,猪肉是美食。
苏轼在《猪肉颂》里写道:"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这便是猪肉,在宋人心目中的地位。美食家苏轼,用他独特的做法,赋予了猪肉"新的生命",他自己也是吃的美滋滋,乐在其中。
被贬岭南,苏轼又发现了极品美食荔枝。吃完美味的荔枝,他在《惠州一绝》中写道:"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你看他,明明被贬,竟然还"不辞长作岭南人"。我想京城那些憎恨苏轼的人,知道他在岭南吃的这么快活,不知道会不会气得吐血。
东坡美食图
来到儋州,儋州在宋代那绝对是不毛之地,常人要被贬儋州,估计眼泪都会哭干。苏轼呢?他不但不哭,他在儋州依然吃的很快乐,那是因为在儋州他发现了生蚝。苏轼不但吃的很开心,还给他儿子写信说生蚝有多美味。最气人的,他竟然还叫儿子别告诉别人,生蚝有多好吃,省的那些人来儋州和他抢生蚝吃。
陆树声在《清署笔谈》中写道:"东坡在海南,食蚝而美,贻书叔党曰:"无令中朝士大夫知,恐争谋南徒,以分此味。使士大夫而乐南徒,则忌公者不令公此行矣。"或谓东坡此言,以贤君子望人。"
由此可见,美食疗法真的管用。苏轼真的是有美食,就能抛开一切吗?当然不是,偏爱美食不假,但他决不是恋食而丧志之人。美食只是他郁闷的生活中的一剂调味品,他只是在苦中作乐而已。
仕途屡遭贬谪,甚至乌台诗案还差点丢了性命。在鬼门关走上过一遭的苏轼,心境更加豁达了,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也让他更善于苦中作乐,调整自己。
夜饮东坡醒复醉
苦中作乐在黄州,诗人到诗神的蜕变黄州四年,是苏轼人生的转折点。因为好友冯正卿,帮苏轼要了一块东边的坡地。所以苏轼从此变成了苏东坡。黄州四年,也使得他从诗人苏轼蜕变成了诗神苏东坡。
刚因乌台诗案,在鬼门关走过一遭的苏东坡,来到黄州后,因为过往的遭遇,他心境上得到了升华。
在文学上,黄州四年,苏东坡写出了他人生中最巅峰的几首作品。《临江仙》、《卜算子》、《定风波》、《寒食帖》、《赤壁赋》、《念奴娇》。正是这些作品,成就了诗神苏东坡之名。
站在江边他写下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样的句子,只有苏东坡这样经历过生死,并在痛苦、凄惨中悟道的人才能写的出来。因为他心境已经升华,他对话的不是当下,而是历史,是"千古风流人物"。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笔者最喜欢这首,于东坡夜饮,半夜归来,门童已将门锁上,苏东坡见门童熟睡,鼾声大作,不忍心将他吵醒,便倚仗听着江水流淌的声音。
于常人来说,或乌台诗案以前的苏轼来说,这个时候,必定是要敲门而入,管你睡不睡。而此时的苏东坡,精神境界更高,他会想到,即然得门而不入,我为何不在此听听江水的声音。这也有另一番趣味。
如果一定是要敲门而入,甚至进门之后将门童批评一番。这样又有何意义,反到弄的门童不开心,自己也不见得高兴到哪里去。这便是有更高心境之后的一种转变,可以说一念之间,便能决定自己的心情,是高兴还是郁闷。你的心境、你的心胸,可以决定你是痛苦的亦或是快乐的。
倚仗听江声
不管于美食来说,还是诗作来说,这些东西不能从本质上使苏东坡快乐。真正能让他快乐的,是得到朝廷重用,能解救天下百姓于苦难之中。但是这些他暂时做不到,那怎么办,天天怨天尤人,抱怨怀才不遇吗?
不,想要快乐当然不能这样。通过乌台诗案,通过黄州几年,苏东坡的心境更加豁达了,他学会了把一件并不算高兴的事,通过另一个角度去思考,换一个思路去让自己高兴,这才是真正的心境的升华,这样才真正的掌握了苦中作乐的方法。
这是一种蜕变,可以说是普通人到"伟人"的蜕变,这种蜕变是全方位的,也使得苏东坡在文学上,从诗人,蜕变成了诗神。
结语精神境界的提升,心境的豁达,不是天天研究或者吃美食能做到的,那是一种悟。经过乌台诗案,在黄州苏东坡悟了。所以,我们认识的苏东坡成了诗神。
研究美食于苏东坡来说,就像武侠小说里面的招式、套路,而精神境界的提升,才是内功。真正的高手,讲究的不是招式,他们可以无招胜有招,他们更注重的是内功的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