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博学多识,弟子各得其一端,谓之窄化。
孔子殁后,弟子们根据自己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对某一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形成体系,谓之深化。
曾子继承了孔子论孝的思想,将其深化,故学界多以孝道作为曾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构建内容,进行研究,在研究时又往往将《大戴礼记曾子十篇》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忽略了不同篇章间存在的思想差异。
一、君子修身养性
如《曾子立事》篇通篇以君子修身养性为中心,从学与行、思与行、言与行等多个方面来阐述君子立身处世的途径和方法;《曾子制言》上、中、下和《曾子疾病》四篇以塑造君子人格为中心,讲述了君子如何立德、行礼、守仁、安贫、隐居等方面的内容。
《曾子天圆》篇以曾子与弟子单居离间的问答来阐发天圆地方、阴阳造化的奥秘,圣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倘若我们将上述几篇纳入曾子孝道思想中,予以检释、解说,这显然是不妥的。
因此,只有将《大戴礼记》曾子论孝四篇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才能从宏观上把握其体系,只有将其按照各篇主旨的不同区别开来具体研究才能从微观上把握其精髓。
曾子论孝的时代背景曾子活动于公元前5世纪一公元前4世纪后期,值春秋战国之交,这一时期社会形势更加复杂,《战国策书录》云:仲尼既殁之后,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
父子不相亲,兄弟不相安,夫妇离散,莫保其命,湣然道德绝矣。
如果说春秋为一过渡时代,一切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学术文化均开始发生变化。
那曾子活动的春秋战国之交就是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始于春秋的许多重大社会变革都在这一阶段趋于完成。
毫无疑问,造成春秋战国之际社会剧变的原因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起于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在战国时期得到进一步推广,农业生产者在耕作技术上开始注重精耕细作、育种施肥。
在农田水利上注重兴修水利、扩大灌溉面积;种种措施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经济基础的变化致使上层建筑发生变革,社会上宗族势力日益瓦解,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个体小农经济日益普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