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设机构调整的风也吹到了教务处。
近日,网上流传一份高校文件截图。山东某高校调整内设机构,撤销招生就业处。教务处承接招生职能,就业职能则划归学生工作处。
近几年,已有多所高校根据学校改革发展需要,对教务处的科室设置和工作职能进行了调整。
今年5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教务处下设科室调整为综合事务办公室、教学研究科、课程与教材中心、实践教学科等8个正科级机构,并从继续教育学院划拨1名管理岗编制至教务处,负责非学历教育管理相关工作。
江西中医药大学2020年调整教务处内设机构,将教务教材科调整为教务科、教材建设科,将学籍信息科调整为学籍科、教学信息科,都是正科级。
2019年西安财经大学在教务处增设实践教学科,同时撤销教材管理科,将其职能归入教务处相关科室。
一些高校通过调整,扩大了教务处的职能范围。比如今年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将科研与发展规划处中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能调整至教务处。
有些高校则给教务处职能“做减法”。原下设部分科室或转至其他部门,或单独成立新机构。
比如福州大学今年撤销了教务处质量管理与认证科,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下设教学质量监控科、教学质量评估科。
2021年,宿迁学院将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双创学院从教务处剥离,成立创新创业学院。
从教务处到教务部
教务处下设科室和主要职责增增减减,最优方案是什么?其实高校各自实际情况不同,应该说并没有标准答案。
曾有研究者对上海市10余所市属高校校级教务部门组织架构进行分析,各校有所不同,但大多设有行政科、教学运行科、学籍科、教学研究科、实践科、教学信息科等6个基础科室。
近些年,为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消除人浮于事等问题,增强教学管理和服务的有效性,不少高校探索大部制改革,成立教务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教务处的原有职能与招生就业处的本科招生职能整合,为正处级机构。设立招生工作办公室、教学服务中心,为校设非独立建制二级单位,由教务部管理。不再保留教务处、招生就业处。
上海大学成立教务部作为学校二级管理职能部门,下设综合办公室、教学改革处、教学建设处、教学运行处、实验实践处、工程训练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和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天下第一大处
教务部门的主要职责通常包括但不限于对基本教学活动的管理、教学改革研究、教学计划的制定、在校学生的学籍管理、考试组织和学历学位授予管理、学校实验室管理、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与管理,以及针对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质量监控等多个方面,事关学校教学改革、教学秩序的稳定,以及教学质量的提升。
教育部原副部长周远清的那句经典的教育格言——“教务处是‘天下第一大处’,教务处长也是学校的一个门面。教务处工作的灵魂是什么,可以说质量就是教务处的灵魂,或者说提高质量是教务处的灵魂”,更体现了教务处在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这也就对教务处的工作人员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
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院士曾提出,教务处的每一位同志都要成为教育家。尤其华东师大的教务处应该是教育家组成的教务处,否则愧对学校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地位。
在他看来,教育家的标准是有自己的学说、有自己的实践、曾经担任过一定的教育行政工作、能够取得显著的教育成果并有影响辐射能力。
天下第一苦处
教务处是天下第一大处,也是天下第一苦处。
作为高校职能部门中最忙碌的部门之一,教务处也时常遭到师生的吐槽。
比如协调和执行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可部分规定不被师生理解;再比如有时自己工作繁杂,不能及时处理师生需求,被抱怨。
工作量大,不被理解,还要经常处理老师之间、部门之间的难题,晋升空间也有限,收入也不会很高……有时教务部门的老师真是感到又忙又委屈。
《论高校教务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调适策略》文章作者认为,教务人员工作程序的繁琐程度有增无减,但学历、职称、职位晋升等满足自身利益的环境却弱化,这使得他们比一线教师面临更大的职业压力,明显地出现职业倦怠倾向。
文章认为,一些教务人员工作中服务意识淡漠,不愿为教学服务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管理意识薄弱,认为多做一事不如少担一责;创新意识缺乏,只愿机械性地“上传下达”,不愿改进工作流程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等,其实都是职业倦怠的体现。这会造成一线教师和教辅人员矛盾凸显,也会对大学生成长与发展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为此,文章作者为缓解教务人员职业倦怠提出具体举措:
一是建议高校以技术创新促进教务人员和广大师生积极主动地接受现代教务管理的技术手段,进而实现教务工作从繁重性工作向简单性工作的转变,优化教务人员多功能诉求应对途径。
二是建议学校以机制创新提高教务人员的地位和物质待遇。例如逐步完善教务人员的激励和薪酬制度,为优秀教务人员脱颖而出创造有利条件,重视教务人员的职业发展,为他们提供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交流实用的管理经验的机会,定期安排教务人员赴国内外优秀大学进行深造,等等。
总之,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务人员队伍,提升教务管理效能,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配合,包括明确职责和定位、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实行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加强团队建设和协作、推进信息化建设以及建立良好的职业发展通道等。高效、专业、稳定的教务人员队伍,才能为一流大学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与保障。
主要参考文献:
[1]邵秦情.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上海市属高校教务部门的职能优化研究 ——以上海S高校为例[D]. 上海师范大学, 2024.
[2]吕秀芬,徐富强,李雪梅. 论高校教务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调适策略[J].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17.03
[3]各高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