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是一部很有名的诗歌总集,义务教育的语文学习中经常会选取一些名篇来学习。如果单纯学习名篇,我们会觉得春秋时期其实和我们现代区别并不是很大,会有热情奔放的男女定情示爱,会有含蓄的情人暗恋他的姑娘,会有伤心被休弃的妇人数落薄情的丈夫。
但是若通读全篇,我们会在其中发现一些很奇怪的仪式和习俗,闻一多先生读《诗经》时曾写过一篇评论《诗经中的性欲观》,提到我们不能以现代的文明想法来思考《诗经》,《诗经》时代反而是一个比现代更开放也更野蛮的时代,就比如今天看到的这篇《桑中》,提到了春秋时期一个现代人看来十分惊世骇俗但是在当时却很寻常愉悦的聚会。
诗经·鄘风·桑中
爰采唐矣?沬之乡矣。云谁之思?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麦矣?沬之北矣。云谁之思?美孟弋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葑矣?沬之东矣。云谁之思?美孟庸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桑中》统共三章,只变了九个字,在这九字之中,藏了三个美人。
诗歌大意以第一章为例:
到哪里去采女萝?到卫国的沫乡去。我喜爱的人是谁?是美人儿孟姜。我们约会在桑中,约会在上宫,结束后她送我远到淇水旁边~
其他两章类似,只是姑娘换了一个人,分别是“孟弋”和“孟庸”。
若从我们现代的角度来看,这个男生可就是一个渣男了,每次约会都换一个美女,约会的地点还都一样,估计连约会的手段也不变一下,却骗得三个姑娘倾心,可算是最顶尖的时间管理大师了。
但是从诗歌的语句中,我们却可以看到整首诗是十分活泼欢快的,丝毫没有嘲讽刁难之意,这便出现了断意的矛盾。
众多学者争论多年,各有见解,其中比较靠谱的一个见解是:诗歌描述是春秋时期一种比较常见的带有生殖崇拜的祭典。
鲍昌在《风诗名篇新解》中推衍了郭氏之的说法,认为上古蛮荒时期人们都奉祀农神、生殖神,“以为人间的男女交合可以促进万物的繁殖,因此在许多祀奉农神的祭典中,都伴随有群婚性的男女欢会”,意思就是在这些祭典之时,男女可在聚会地点各自欢好,即使中途交换“炮友”也没有关系。
他还提到,“郑、卫之地仍存上古遗俗,凡仲春、夏祭、秋祭之际男女合欢,正是原始民族生殖崇拜之仪式”,“《桑中》诗所描写的,正是古代此类风俗的孑遗”,“决不能简单斥之为‘淫乱’”。
如此一说,《桑中》的文意就通顺了,男子在这一祭典之中与三个女子欢好,各自情愿,是为风俗遗留,所以文风活泼舒畅,显现出当时祭典的氛围十分和谐。
诗经始于春秋,结束于春秋中期,期间诗词大多来于各地民谣,是真正贴合当时民风的诗歌,所以在对诗经进行解析时,其实是不能完全代入现代的普遍思维的,正如闻一多先生所说,诗经时代,可能是有文学以来最古老也最开放的时代了,我们也需要用最开放的思想来进行解读,不避讳不轻视。
抛开其他所有,单纯只看这首桑中,其实我们可以将它看作一首朗朗上口的情诗,读来活泼可爱,其实也颇有一番趣味。
本文由一古文点小原创,每天都会分享一篇古文,喜欢的朋友可以点个关注支持一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