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旅客在南京火车站下车出站。新华社发(苏阳 摄)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预计,综合国民出游意愿、旅游预订指数和各地的旅游准备情况,2024年国庆节假期出游人数将会再创历史新高。
人文交融,旅途浸润文化
不久前,“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个国庆假期,故宫、国博、天坛、钟鼓楼等沿线遗产点旅游热度一路走高。同程旅行数据显示,北京中轴线相关旅游产品预订热度同比增长69%。
“买到了,真的太好看啦!”10月1日一早,观众小袁捧着两枚刚买到的国博凤冠冰箱贴兴奋地说。
这枚冰箱贴,由中国国家博物馆近期推出,是许多游客竞相收集的中轴线上的文创产品之一。
于北京中轴线主题邮局寄出一张创意明信片,在天坛公园品尝一桌好吃好看的下午茶,买一本《故宫日历》馈赠亲友……一条7.8公里长的中轴线,激发无限灵感,丰富游客选择。
10月1日,游客在北京天坛公园祈年殿前拍照留念。新华社发(陈晓根 摄)
人们在游历中国时越来越感受到悠悠文脉的滋养:传统文化类景区由2013年的2230个增加到2022年的近4000个,约80%的A级旅游景区融入了各类各级非遗项目。
穿紫河畔,人文荟萃。湖南常德河街的非遗展示区中,常德木雕、桃源刺绣、麻质画等非遗产品成为游客眼中的一道独特风景。
10月2日,湖南常德河街鸳鸯走马楼前人潮涌动。新华社记者 程济安 摄
“这些老物件,保留了桃源刺绣基本的历史和文化信息,我们的传承才有基础,很多游客也能感受到传统艺术的魂和根。”桃源刺绣省级非遗传承人罗明华拿起一件年代久远的老绣品,娓娓道来背后的故事。
近年来,桃源刺绣产业日益壮大,流传千百年的“指尖技艺”,正逐步转化为惠及更多人的“指尖经济”。
文化传承有路径,旅游发展有效益。国庆期间,各地广泛开展非遗传承实践活动,通过非遗精品展、非遗交流展、非遗民俗体验等方式举办近千场非遗主题活动,不仅带活了相关消费,也带动了当地居民创业就业。
10月4日,在浙江省金华府城隍庙,小朋友观看手工艺人制作纸花。新华社发(时宽兵 摄)
突破15亿元!10月4日晚间,2024年国庆档新片票房(含点映及预售)又迎来一个节点。
今年国庆档影片中,有4部由长影集团联合出品。随着电影的热映,位于吉林长春的长影旧址博物馆也不断迎来客流高峰。
长影旧址博物馆坐落于长春电影制片厂院内,是一座电影主题工业遗址。国庆假期中,这里的“长影NPC”沉浸式游览、红色舞台剧《长歌影魂》、“电影汽车派对”长影道具车展等项目备受游客青睐。
“10月2日当天入馆人数超1万人次,创建馆以来历史新高。”长影旧址博物馆馆长叶子龙说,文旅融合激发了电影工业遗产的生命力,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行路径。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挖掘旅游中的文化竞争力,令越来越多山水人文从“可观”到“可游”,让越来越多市民游客从“看景”到“入景”。
“旅游承载了文化传承和文明创造新使命。”戴斌认为,国庆期间的突出旅游现象,充分说明群众向往着书生意气的研学和家国天下的旅行,需要行业进一步着力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
焕新升级,旅游点亮生活
一群仙鹤翱翔空中,如云似雾,姿态百变,蔚为大观。国庆前夕,古画《瑞鹤图》在辽宁省博物馆“山河与共——辽金历史文化主题文物展”中一展真颜,吸引了不少外地观众专程奔赴沈阳,一睹国宝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