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打消偏见,乃势在必行
其实宋太祖的那道祖训,只不过是权宜之计。就是为了让朝中的臣子们放心。当然,他自己也认为南方人不行,不过等其百年之后,还哪里管的上子孙的作为。到了真宗一朝,就开始打破了这个先例。当时他让王钦若当宰相,激起了群臣的不满。
但他认为选拔人才,不应该看出身和地域,天下百姓皆乃大宋子民,只要有一颗效忠朝廷的赤诚之心,只要有能力,当然应该得到重用。而不是将其排挤在权力中心之外,只让其编纂书籍或者做个小小的地方官。
事实证明,真宗的这个选择非常正确。若是没有王钦若,辽国方面不会偃旗息鼓,两国不会签订换来和平的澶渊之盟。
2. 重用南人,开万世之先河
其实在北宋中晚期,南人和北人之间的区别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像王安石和蔡京,那都是土生土长的南人,不也照样权倾朝野。
而靖康之役后,高宗设临安为行在,就更加注重南方人。首先,他初来乍到,对此人生地不熟,需要当地人的帮忙。
其次,北方已经沦陷,如果还一昧的遵守所谓的祖宗家法,那么朝中将无人可用。再次,南方经济发达,人才辈出,经济重心已然南移,让南方人来帮着自己更好的治理南方,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做法。
而南人也并未让南宋失望,崖山海战,那么多跳河的文官武将,大半都是南方之人。
以至于元朝建国以后,重拾对南人的偏见。他们被排除在汉人之外,也是地位最低的四等公民。只有受压迫和受奴役的分。就是因为元朝皇帝对他们异常愤恨,倘若不是南人阻挠,元朝统一南宋,过程不会如此曲折。
结语:赵匡胤重视北人而轻视南人,首先是他不正确的地域观念所致,天然的就认为南方人不行;其次,他是为了宣告自己得位的正统性,因此必须沿袭前朝旧制;再次,他上位之初,须得到后周文武百官的支持,不愿意轻易将其得罪;最后他害怕有南人会打着为大宋效忠的幌子,待到身居高位,出将入相之时,骤然翻脸,推翻宋朝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