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之“第三说”
关于“三顾茅庐”的真实性,学术界已经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如何来调解这个矛盾,于是学术界就出现了新的推测和解释,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三顾茅庐”的第三个版本,也就是“第三说”。
《三国志》记录是刘备主动拜访诸葛亮,《魏略》记载是诸葛亮主动拜访刘备,这就出现了一个完全相反的矛盾问题。如果《三国志》和《出师表》是正确的,那《魏略》和《九州春秋》是错误的,两者之间必有一个是错误的。但如果轻易的否定某个记载,似乎也有点草率了。有没有一个两全其美的说法,既不否定《三国志》和《出师表》,也不否定《魏略》和《九州春秋》,能不能找出一个更合理的解释呢?还确实可以找得到。这个逻辑是这样的:
首先是《魏略》的记载:刘备在樊城,诸葛亮先去找刘备,有了一番对话,引起了刘备的注意。但是,此时的刘备还没有认识到诸葛亮的价值,没有真正意义的给诸葛亮发挥才*平台,引起了诸葛亮的不满,于是诸葛亮失望的去南阳种地去了。
然后是《三国志》的记载:在诸葛亮告别之后,刘备才恍然大悟,发现自己原来错过了多么难得的人才。于是登门去请诸葛亮,而此时的诸葛亮故意摆谱,一次、两次避而不见,在刘备第三次登门,表达了足够的诚意之后,诸葛亮才原谅刘备,并出山辅佐刘备。
这就是刘备见诸葛亮的“第三说”,应该说这个“第三说”确实是有道理的,调和了《魏略》和《出师表》的矛盾问题,既不得否定诸葛亮,也不否定鱼豢,又不得罪老百姓,皆大欢喜。
“三顾茅庐”的“第三说”,是刘备“三顾茅庐”和诸葛亮“毛遂自荐”兼而有之,互不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