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警察,陪伴孩子的时间会很少,心怀内疚的我们于是想方设法的弥补,比如努力学习科学育儿理念,期待以此提高教育质量。可是尝试下来,总会有些自我怀疑的瞬间:咱们紧跟时代,学习先进理念,尽量包容接纳,理解尊重和爱孩子,不打不骂,日而三省吾身。好吧,知道要去“接纳孩子”,但是带着带着未免就心虚了。特别是当我们看到,费了半天劲,孩子却依然一副不省心的样子,你是否会感到万分沮丧,甚至开始怀疑人生?心里头开始嘀咕:难道是我做错了,把他惯坏了?是不是需要回到传统方式,日常吼一吼,揍一揍,孩子就能听话懂事省心一些?嗯,这还真是个时间短见效快的祖传妙方啊……
人生没有彩排,永远都是现场直播。万一弄错了,本就内疚的我们,岂不是会更内疚?说是要接纳孩子原本的样子,接纳天性、接纳缺点、接纳情绪,可是这样不分是非的接纳,是不是也太没原则一些了?这接纳多了,会不会接纳出一个熊孩子来啊?在这样的忐忑里,我们好生纠结!
1
如果您有这样的疑惑,那是因为尚未弄清“接纳”的概念:接不接纳,是一种心态,而不是行为;惯不惯,是一种行为,而不是心态。这两个概念,本不是一个频道上的,并不是说,接纳了就叫惯纵,或者不惯纵就不够接纳了。所以把二者理解为一回事,肯定无法理清楚。事实上,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心态或情绪是一个维度,行为是完全不同的另外一个维度。把这两个维度集合在一起,会得出四种养育风格,看图更清楚一些:
这张图上,横坐标代表你对孩子的天性的接纳程度:“接纳”是“无条件的爱”——无论你是什么样子,爸爸妈妈都爱你;“否定”则是有条件的爱——只有你够乖、够好、够优秀,爸爸妈妈才爱你。纵坐标代表你对孩子的问题是否采取积极的行动:积极的管教方式是“帮助”——大人主动来帮助孩子解决他的问题和困难;消极的管教方式是“忽视”——认为这些是孩子自己的事,或者认为“他/她还小,不懂事”,对孩子“放任自流”“顺其自然”。
由这两个维度不同方向得出来的四种管教风格,在生活中经常看到典型:
第一象限代表“温柔而坚定”的管教风格:这种父母愿意接纳孩子的不完美,能清楚的看到孩子的问题,并且会积极的用各种方式去帮助孩子变得更好;并且坚定执行自己的管教方针,该立规矩就立。但如果孩子一时没有进步,也不会因此而责怪孩子,依然会继续爱孩子。
第二象限代表“控制且严厉”:这种父母不接纳孩子的缺点,对孩子会有各种不满意,总是焦虑;但是他们会花很多精力去帮助孩子改正缺点,养成好习惯。但是,如果孩子没有按照符合自己的预期发展,父母就会有情绪,觉得孩子辜负了自己的付出,会因为事而否定人,会感到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第四象限代表“纵容溺爱”型:这种父母因为种种历史原因,对孩子极其宠爱。他们可以接纳孩子的不完美,但是会容易忽视孩子身上的问题,即便看到了问题也不认为需要管教,而是寄希望于孩子“大了就好了”,现在反正还小,要抓紧时间好好宠。结果总是不断错过各个阶段养成的关键期,耽误了孩子成长的社会化进程。
第三象限代表的父母就“有毒”了:又觉得孩子很差劲,各种数落,又不想去做点什么去帮助孩子,或者说,父母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做可以帮到孩子。当然,也有的是没有时间或者没有耐心。经常认为孩子这么差劲,都是“孩子自己的错”、“小孩子懂个什么”等等。当然,这种父母估计也不会来看这篇文章,实际上,他们还有很多自己的命题有待解决,这里就不多说了。
“温柔而坚定”的管教当然是最好的,也是最难做到的,因为分寸确实难以把握,特别在孩子尚小的时候,带起来不似其他父母那般“短平快”且省心。即便难,我们在育儿路上不断学习、自我觉察,就是想要成为这样的父母。一开始慢,后面就省心了,没毛病!
平时比较多见的是“控制型”和“纵容型”的父母。
传统上控制且严厉的父母,其实我们是很习惯的。如果你的父母就是这样,那么你不用学就能做的到。当然,这种父母对于孩子的提高有非常好的作用,孩子倒也是没“惯坏”。但是这也有很大的副作用,因为父母对孩子长期的否定以及控制,会比较容易让孩子有自卑胆怯乃至依赖的问题,抑或长成大人了,内心总有些痛苦,有的会反向演变成为自负。而“溺爱纵容型”父母,就是我们常说的那种“熊孩子父母”了,虽然这种孩子普遍不缺自信,但是往往是“天性自由、野蛮生长”的,比较容易没分寸没规矩并且以自我为中心,不知感恩,永远跟不上个人成长的社会化步伐,不断给自己和父母制造麻烦,真正的“被惯坏了”。
2
所以,孩子被“惯坏”,并不是“接纳”太多的原因。来回忆一下,当你心里对孩子接纳了之后,你的行为上做了什么?举个例子,譬如说今天孩子闹着各种发脾气,非要吃很多糖,而你是很反对孩子吃糖的。你会怎么做?有的父母的做法是“不惯毛病”,认为小孩子要遵守规矩,控制不住自己是孩子不对。于是用责罚、训斥让孩子长记性不敢吃糖(因为今后要糖=被打),也不能发脾气。这种做法就是一种“不接纳孩子”的表现。总这么做,孩子虽然可能表面上“不发脾气”了,也不敢来要糖了。但是他会把情绪和*压在心里,从而产生其他问题。现在的父母普遍都能明白简单粗暴是不对的。而接纳孩子,就是咱们的心态上得先有个预期:糖对孩子都是极有诱惑力的,这么想要的东西得不到,作为孩子,情绪控制不好,又不知道如何转移,闹起来也是很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