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王坠马寻常事,何用哀伤付一生”出自*的《七绝·贾谊》,是建国以后写的一首七绝。
贾生才调世无伦,
哭泣情怀吊屈文。
梁王坠马寻常事,
何用哀伤付一生。
从这首诗整体理解,我认为主要体现为:纵有千万才华,亦需胸怀豁达!
贾生的才情、才气、才能在当时无人可比的,他以极其哀伤悲痛的心情写下吊屈原的千古文章。梁王坠马而死不是特别了不得的事情,哪里用得着哀伤至死的地步。
前两句写出了贾谊的绝世才华,后两句写贾谊因为梁怀王坠马,心怀内疚,郁郁而终。
为什么主席能说出这样的话?
是因为主席本人就是一个有胸怀、豁达的人.。
从他18岁离家,说出那句:“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开始,他的人生就充满了激情与挑战,他志存高远,能屈能伸(从长征就能看出来他的战略)。
他的这种顽强的战斗精神、不屈不挠的意志、豁达大气的胸怀,在他的诗文、话语中可见一斑:
- 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 牢*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
-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做声!
-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
- 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
- 安得依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瓯,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任何一个能成功的人,才华仅仅是万千要素的基础。
这世界上,有才华的人数不胜数,但是能成就大事的人,从来都不仅仅是有才华就可以的。
它是机遇、心理素质、环境、意志力......诸多因素构成的。
当面对困难时,能够用坚韧的意志迎接挑战;
当遇到机遇时,能够鹰击长空凭借自己的才能奋激勃发;
当面对低谷时,能屈能伸、保存实力采取迂回战术;
在取得胜利时,能够保持清醒,来它个“自信人生二百年”........
正是因为主席有这样的人生阅历,有这样的胸怀、有这样的睿智,才能对满腹才华的贾谊,做出“梁王坠马寻常事,何用哀伤付一生。”的感慨!
贾生才调更无伦
贾谊是有才华的。
贾谊年少时便能通诸家书,他擅长写政论赋文,在汉文帝时期可谓少年才俊之典范。
汉文帝极为欣赏贾谊,他先被汉文帝封为博士,后迁太中大夫,那时的贾谊才二十出头。
贾谊改正朔,易服色,制法度,兴礼乐,疏陈政事,言时弊,他的很多想法作法,对于当时的大臣而言,过于激进,同时也是“动了他们的奶酪”。
汉文帝几次想提拔贾谊为公卿,但是当时的重臣周勃、灌婴、东阳侯.....等人都因为嫉妒而诽谤贾谊,说他“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致使汉文帝顾及老臣态度,暂时不再采纳他的意见。
最终,汉文帝只能“丢车保帅”,综合考虑,将贾谊贬谪到长沙,但这何尝不是一种“避其锋芒”的保护呢?
在长沙,贾谊写出了很多佳作,《吊屈原赋》、《鵩鸟赋》....但总是流露着伤感与悲愤。
贾谊是耿直、善良的。
尽管当时在朝堂之上,周勃等大臣诋毁贾谊,但当汉文帝想除去周勃,将其关押在大牢的时候,贾谊上疏《阶级》,建议文帝以礼对待大臣。
被贬在外,心中忧闷异常,但是对于“君君,臣臣”之事,贾谊一点不马虎,他不记恨周勃,反而上书为他说话,除了心中的“正、直”,除了“心怀家国天下”还能是什么呢?
楚怀王坠马
被贬长沙三年以后,汉文帝召贾谊回京。
刚放祭祀完毕的汉文帝,在未央宫祭神的一件斗室会见了贾谊。
也正是因为刚刚祭祀完祖先,对神鬼、前生来世应该有着很多感触,汉文帝才会向风尘仆仆赶回来的贾谊,问及“鬼神”之事。
到半夜时分,文帝已听得很入神,不知不觉地在座席上总往贾谊身边移动。听完之后,文帝慨叹道:“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我好长时间没见贾谊了,自认为能超过他,现在看来还是不如他。)
这才有了李商隐那句“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在这次会谈之后,灌婴、周勃都已经去世了,汉文帝真正打算开始重用贾谊,文帝任命贾谊为粱怀王太傅。
粱怀王是汉文帝的小儿子,受文帝宠爱,又喜欢读书,因此才让贾谊当他老师。
贾谊32岁,随梁怀王入朝,梁怀王刘揖坠马而死,贾谊感到自己身为太傅,没有尽到责任,深深自责,经常哭泣,心情十分忧郁。
33岁,贾谊忧郁而亡。
贾谊的死,肯定是因为心结,一是觉得自己没有照顾好皇子;二是觉得自己愧对汉文帝的信任。
但从我们的角度来看,你贾谊只是老师又不是保姆,如果觉得对不起皇上,那应该好好工作,更好地为人民为国家鞠躬尽瘁才对嘛~
何苦“沈腰潘鬓销磨”,毁了身体,枉费自己一腔才华呢!
大文豪苏轼的一生用他自己话来描述就是“黄州惠州儋州”,一辈子就是“贬、贬、贬”,但是他能在晚年说出“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他这样评价贾谊:“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这也正与*这句“梁王坠马寻常事,何用哀伤付一生”有异曲同工之妙!
人活一世,“不如意事常八九”,也许我们不能做出像历史人物那样的丰功伟绩,但是我们至少应该是用豁达、乐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处理我们生活中的不如意,这才是一种更为负责任的人生态度!
就像主席的另一句诗所说“牢*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遇到挫折的时候,不用满腹牢*、自怨自艾,把眼光放长远一点,心胸豁达一些,总有一天“直挂云帆济沧海”!
我是简秋,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