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如果这个世界上真有上帝,像姑姑那样让人欢笑、让人打起精神,热爱别人,就算自己变得伤痕累累,孤独一人、不入流,甚至笨的不行,我却觉得这个上帝值的信仰。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坦白说,从没有哪一部电影像《松子》一样,令我感受到悲伤与救赎如此深切地纠缠在一起。
很多人对松子嗤之以鼻、很多人同情她,我倒觉得,她是张爱玲笔下的“地母”,是《人间失格》中叶藏同一人格的反面。
松子的确有讨好型人格,她或许也曾为“生而为人”感到抱歉过,但她的底色中究竟还有一束名为“希望”的强光,能照亮自己、照亮晦暗人间……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每每看到关于“讨好型人格”的话题,这句话都会跃然脑际。
它最早出现在日本诗人寺内寿太郎的诗中,曾被太宰治用作其短篇小说《二十一世纪》的开篇,后又现于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这句话中,包藏着讨好型人格者们的心灵底色。讨好型人格者们常常拼命压抑内心的真实想法,将立场无条件置于“别人”的世界中:
即便内心持相反意见,也会服从他人决定;对人有求必应,但不好意思麻烦对方;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唯恐不被认同……
所谓“生而为人,我很抱歉”,翻译地更直白一点,其实是:这世界很好,别人也都很好,只有我不配。
▲网友所整理讨好型人格的特征。如果你能对上种种表现,请注意,你可能也是一位讨好型人格者。
如果要为讨好型人格找到一个代表人物,则非堪称太宰治半自传性质小说《人间失格》中的大庭叶藏莫属。
经由这个人物,可以看到这类人格持有者内心的种种窘境,以及深喻其间的,关于一种惨烈的人生结局……
讨好所有人,无法讨好自己
不同于那些慢慢推进的小说,对《人间失格》的“头皮发麻”,从序言中的“三张照片”就开始了:
你不得不去好奇,那个叫大庭叶藏的人,到底是个怎样的恶魔呀——
第一张照片,十岁的叶藏露出了猴子的笑脸:
他只是把令人生厌的皱纹紧紧挤到了脸上。照片上的表情极其诡异,总显得很不干净,令人作呕,让人忍不住会说“是个皱巴巴的小老头”。我至今还从来没有见到过表情如此诡异的孩子
第二张照片,学生时代叶藏是个诡异的美貌青年:
这次的笑脸,不是皱巴巴的猴子的笑容,而是极其微妙的微笑,总觉得与常人的笑容又完全不同,丝毫也没有所谓血液的凝重或生命的古朴之类的充实感。那笑容不像是鸟,却像羽毛般轻盈,只是白纸一张,并且就这么笑着。总之,从头至尾感觉都像是仿制……仔细察看,在这位美貌学生身上还是能感觉到有一种鬼怪故事般令人发怵的气息。我至今还从来没有见到过如此诡异的美貌青年。
第三张照片,已经看不出年龄的叶藏脸上出现了“死者脸相”:
这次他没有笑,也没有任何表情。可以说,他虽然坐着,双手在烤火,却散发着自然死亡似的乏味的、不祥的气息。奇怪的还不仅仅如此……那张脸上岂止是没有表情,连印象也无法给人留下一点。就是,没有特征……就连人们常说的“死者脸相”,也总应该有些表情或印象吧,若是在人的身体上安上驮马的脑袋,也许就会有这样的感觉吧,总之看照片的人会本能地感到悚然,产生厌恶感。以前我还从来没有见过如此诡异的人脸。
诡异、厌恶、令人感到不悦——不管哪张照片、如何描述,最终都会归于同样的感觉。
如此深切、透彻的厌恶,也只有自我厌恶者才做得到吧?哪怕仅仅从这个角度去看,“《人间失格》是太宰治半自传性质小说”的说法也是可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