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锦芳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是“四下基层”的首要内容。每当有重大主题时,各地都会结合自己的地域特色举办宣讲活动。然而,有些地方的宣讲团成员在宣讲时,偶尔会存在一张稿子念到底、一张面孔板到底、一个道理空到底等情况。像这样的宣讲,不仅达不到预期的宣讲效果,可能还会引起群众的逆反心理。因此,党员干部特别是宣讲团成员在宣讲时要注重方式方法,让基层宣讲“接地气”“冒热气”“有生气”。
宣讲语言要“接地气”。“脚下沾了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党的创新理论博大精深、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理论深度和高度。而基层党员群众由于文化程度和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等存在不同,对理论的理解认知也会不同。宣讲中,要主动思辨谋变求变,改变单一我说你听式的传达文件的方式,多用地方话、顺口溜、网红语等“乡音土话”,寓教于乐、化繁为简,使理论形象化、使官言地方化,把我来说和大家谈结合起来,将要说的大道理转化为老百姓听得懂、愿意听的群众语言。这样,才能真正打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传播的“最后一公里”,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宣讲内容要“冒热气”。基层宣讲要讲出好效果,宣讲人员在宣讲的过程中能否把群众感兴趣的内容传达出来是关键。因此,在开展宣讲前,就要进行调查研究,可以多到基层一线、田间地头,及时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急所盼,记录真实的社会面貌和群众生产生活,多用一些“带露珠”的鲜活内容,让话语“显人情”、让文字“接地气”,讲好新时代各族群众幸福生活的好故事。同时,还可以结合群众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典型事例进行宣讲,增强群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宣讲实效要“有生气”。开展基层宣讲,其最终目的就是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把党的决策部署转化为党员群众立足本职岗位干事创业的生动实践。要针对不同领域、不同行业,采取灵活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变成群众爱听的“大白话”“实在话”“贴心话”,把教条式的说教变成讲故事的形式,用真情打动群众,用事实取信群众,以生动的宣讲赢得受众、凝聚群众、温润人心,让党的方针政策在“润物细无声”中在各级党员干部心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