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在宋代大兴,体制发展得比较完备,也是民间所喜闻乐见的文学样式。一部《水浒传》写出了好多小词,这些词不但能抒情言志,而且还能合乐歌唱,融实用性和审美性于一体,对于情节的推动起到一定的作用。
金翠莲父女在酒楼卖唱,唱的就是小曲儿,而小曲儿就是现在所谓的词,还有那琵琶亭卖唱的宋玉莲父女,唱的也是小曲儿,当然也是词。
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它的产生、发展,以及创作、流传都与音乐有直接关系。词产生于民间,最早可以追溯为曲子词,由于敦煌石窟中大量的“曲子词”被重新发现,词源于民间通俗文学的观点得到了广泛承认。隋唐之际发生、形成的曲子词,原是配合一种全新的音乐————“燕乐”歌唱的。“燕”通“宴”,燕乐即酒宴间流行的助兴音乐,演奏和歌唱者皆为文化素质不高的下层乐工、歌妓。
《敦煌曲子词集》收录的一百六十多首作品,大多是从盛唐到唐末五代的民间歌曲。大约到中唐时期,诗人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人开始写词,把这一文体引入了文坛。到晚唐五代时期,文人词有了很大的发展,晚唐词人温庭筠以及以他为代表的“花间派”词人以李煜、冯延巳为代表的南唐词人的创作,都为词体的成熟和基本抒情风格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词终于在诗之外别树一帜,成为中国古代最为突出的文学体裁之一。进入宋代,词的创作逐步蔚为大观,产生了大批成就突出的词人,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并出现了各种风格、流派。《全宋词》共收录流传到现如今的宋代词人一千三百三十多家,将近两万首,从这一数字可以推想当时创作的盛况。词的起源虽早,但词的发展高峰则是在宋代,因此后人便把词看作是宋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与唐代诗歌并列,而有了所谓“唐诗、宋词”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