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景帝时期,灌夫被任命为代国宰相,到了汉武帝时代,他又晋升为太仆,位列九卿。然而,灌夫以好勇斗狠闻名,一旦饮酒,便目中无人。担任太仆期间,他与长乐宫卫尉窦甫共饮,酒醉后竟然大打出手。窦甫是窦太后的兄弟,这一事件引起了轩然大波。汉武帝担心窦太后会报复灌夫,便将他调任燕国丞相。然而,灌夫性格刚烈,难以与人相处,几年后因违法被免职,成为平民,在长安城闲居。灌夫嗜酒如命,喜欢结交朋友,但真正能与他成为朋友的人寥寥无几,主要原因是他眼光挑剔,对一般人并不放在眼里。
窦婴失势后,原本门庭若市的侯府变得冷冷清清,许多门客纷纷离去。然而,此时却有一位特殊的客人频繁造访,那就是同样不得志的灌夫。两人性格迥异:窦婴为人稳重,以威严服众,是治国之才;灌夫则是个莽夫,充其量不过是个好斗之人。但他们都处于人生低谷,同病相怜。灌夫频繁拜访窦婴,无非是想借窦婴的名声来抬高自己。而窦婴结交灌夫,也并非真心欣赏他的为人,更多是想拉拢地方豪强,壮大自己的势力。这种做法在当时并不罕见,就连一向低调的卫青,不也结交了名震江湖的郭解吗?
处理纠纷时得考虑背后关系,灌夫对付籍福,实际上触怒了田蚡。然而,籍福回到田蚡那儿,并没有煽风点火,反而努力调解矛盾。他对田蚡说:“丞相,我看窦婴年纪大了,日子也不多了,那点地您就不能再等等吗?何必为了这点小事伤了和气?”起初,田蚡也没打算追究,但后来发现籍福在骗他,窦婴和灌夫对他不够尊重,田蚡就火了,怒斥道:“这两个人真是狂妄!窦婴的儿子犯了死罪,要不是我,他早就没命了!我在窦婴家当差时,对他毕恭毕敬,哪里做得不对?现在我要他几亩地,他就这么小气,难道是我的心胸不够,而是他的心眼太小!”
田蚡并未直接对窦婴发难,而是选择先对付灌夫。灌夫在颍川地区的种种不法行为很快被田蚡搜集到,他的劣迹斑斑,证据确凿。然而,灌夫早已得知田蚡的行动,他之所以毫不畏惧,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他与窦婴关系深厚,即便田蚡要对他下手,窦婴也会出面相助;其次,他手中握有田蚡的把柄,一旦田蚡对他不利,他便会毫不留情地反击,甚至不惜两败俱伤。那么,灌夫究竟掌握了田蚡的什么把柄?
淮南王刘安野心勃勃,一直觊觎皇位。他派女儿刘陵在京城暗中搜集情报,并与匈奴勾结,企图借助匈奴的力量从南北两面夹击,夺取帝位。刘陵在京城中四处活动,极力拉拢权贵,甚至将汉武帝的舅舅武安侯田蚡也纳入她的网络。当时,汉武帝尚未登基,窦太后掌权,田蚡对局势判断失误,误以为淮南王刘安也有机会上位,于是采取了骑墙策略,试图在双方之间周旋,以谋求最大利益。然而,他在与刘安私下会面时,不慎泄露了许多不该说的话。这些言论被记录下来,最终落入灌夫手中,成为他控制田蚡的关键证据。
灌夫显然低估了田蚡的威胁,这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如果换成其他人,手握这样的证据,对方早就屈服了。但田蚡不一样,他决心除掉灌夫,因为他深知,如果灌夫手中的证据不处理,迟早会变成一颗定时炸弹,危及自己的性命。田蚡娶了燕王的女儿,朝廷上下纷纷前去祝贺。灌夫原本不想去,但窦婴劝他:“仲孺,俗话说冤家宜解不宜结。你还是跟我一起去吧,化敌为友对大家都好。低调行事总没坏处,就算田蚡再嚣张,也不会对送礼的人动手。”窦婴清楚自己已经失势,心态也平和了许多。他明白,与田蚡争斗,自己必输无疑,灌夫也是如此。此时的窦婴只想化解恩怨,不想再与权势滔天的田蚡为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