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基本知识,细菌大全一览表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5-04-16 17:56:42

为什么判断感染类型这么重要?

先来说说为什么要分清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两者虽然都会让人生病,但治疗方法完全不同

细菌感染:需要用抗生素,比如肺炎、化脓性扁桃体炎、尿路感染等。

病毒感染:抗生素无效,需要靠免疫系统自我恢复,比如普通感冒、流感、手足口病等。

滥用抗生素的后果非常严重:治不好病,还可能造成细菌耐药,留下“超级细菌”这种生命隐患。不管是医生还是患者,都要学会判断感染类型,这样才能用对药、治好病。

细菌基本知识,细菌大全一览表(5)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快速判断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血常规!

血常规里的秘密:这三项最关键

血常规报告虽然有十几项数据,但判断感染类型只需要关注三项:白细胞总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淋巴细胞比例(LYMPH%)

接下来,我们逐一拆解这些指标的含义,教你看懂背后的健康密码。

细菌基本知识,细菌大全一览表(6)

1. 白细胞总数(WBC):感染的报警器

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士兵”,负责打击入侵的病原体。当身体感染细菌或病毒时,白细胞总数通常会发生变化:

细菌感染:白细胞总数明显升高(通常超过10×10⁹/L),因为身体需要大量“士兵”来对抗细菌。

病毒感染:白细胞总数可能正常或略低,有时会下降到低于4×10⁹/L,因为病毒对免疫系统的攻击方式不同。

举个例子:如果你发烧了,化验单上白细胞总数是12×10⁹/L,那么很可能是细菌感染;如果白细胞总数只有3.5×10⁹/L,则更倾向于病毒感染。

细菌基本知识,细菌大全一览表(7)

2. 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细菌感染的“主力军”

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中的一员,专门对付细菌感染。它们就像“步兵”,第一时间冲上战场。中性粒细胞比例是判断细菌感染的关键指标:

细菌感染:中性粒细胞比例显著升高,通常超过70%。

病毒感染:中性粒细胞比例正常或降低,可能低于50%。

生活化解析:假如你的报告单上显示中性粒细胞比例是75%,再结合白细胞总数升高,基本可以判断是细菌感染;如果中性粒细胞比例只有40%,更可能是病毒感染。

细菌基本知识,细菌大全一览表(8)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