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大学】
曹文轩推荐的阅读书单(10部)
小学低年级段
《团圆》,余丽琼著,朱成梁绘,明天出版社
《我的爸爸叫焦尼》,[瑞典]波·R·汉伯格著,爱娃·艾瑞克松绘,彭懿译,湖北美术出版社
《去年的树》,[日本]新美南吉著,周龙梅、彭懿译,同心出版社
小学中高年级段
《稻草人》,叶圣陶著
《夏洛的网》,[美国],E·B·怀特著,上海译文出版社
《一个孩子的诗园》,[英国]斯蒂文森著,屠岸、方谷绣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初中各年级段
《城南旧事》,林海音著,中国青年出版社
《醒来的森林》,[美国]约翰·巴勒斯著,程虹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高中各年级段
《契诃夫短篇小说》,人民文学出版社
《今日简史》,[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著,中信出版集团
曹文轩老师的《草房子》
伴随许多人度过童年时光
他博文广知、披星戴月
却始终保有一颗童心
真诚、自在、好奇、探索
属于他的方寸之间
知识俯拾皆是、熠熠生辉
漫步间舀起一勺思想
即刻汲取无尽能量
书房兀坐万机休
日暖风和草色幽
曹文轩老师的书房是怎样的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
中国语言文学系曹文轩教授
“满格”的书城
在他的书室中
我们真切地体悟到
他对书籍的天然热爱
谨言慎行的学术态度
永不熄灭的创作热情
01 读书要杂,涉猎需广
曹文轩的书房是一片书山书海。一水儿的实木书柜像赭石色的海潮,浩浩荡荡地,从进门的玄关处发端,又层层叠叠地向屋内推进。曹文轩家中宽敞的会客厅也变作了书房,房间的两墙改为制式统一的书柜,书柜之高,几乎与天花板相接。各式书籍满满当当地列于其上,阳光斜斜地照进来——当真是满室生辉。书房更深处通向阳台,那里也贴着窗脚,摆了一溜稍矮的书架……
“这只是我的藏书的一部分”,曹文轩教授解释说,“还有其它的书在四处放着。”
架上的书册不仅有文学著作,自然、社会、人文科学等学科也应有尽有。“我是一个从事文学写作的作家,但是我看书的范围比较广。我一直认为‘读书要杂’。写东西、做学问,对知识范围的要求都很大——研究文学的不能只是研究文学,还必须懂哲学、懂心理学、懂历史学,甚至要懂文化学、人类学”,他坦言,“如果只看本专业的书就想把专业搞好,几乎是不可能的。”
谈及对读书、藏书的痴迷,曹文轩部分归因于儿时对阅读“匮乏”的体验。“那是图书非常匮乏的年代,好在我是一个小学校长的儿子——《草房子》中的桑乔,就是以我父亲为原型。那个小学校有一些书,我的父亲也有两柜子书,所以,我幸运地比村里其他孩子们多读了一点。”儿时培养起的,对书籍的喜爱乃至渴求,伴随曹文轩教授始终,“一段时间不读书,我就浑身不自在——这简直是生理上的”。
现在所见到的书房,只是曹文轩教授所有书房中的一个。“读书就像吃饭一样,因为当时没吃饱,我现在每一顿吃饭都非常认真,我从来没有食欲不好的时候。”
02 悠悠万事,阅读为大
“博尔赫斯用‘森林’这个意象形容过书之多,让我进入这片无边森林的便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是中文系让我知道了八个字:悠悠万事,阅读为大。”
1974年,曹文轩被北京大学图书馆系录取。他理所当然地将“图书馆系”等同于“图书”,为自己将拥有一望无际的书山书海而兴奋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