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日产英菲尼迪还没有退出,不过就销量来看,似乎比讴歌也没有更理想。
究其原因其实与讴歌相同,不过还需要更深入的解读。
在美国市场里有三个车系,按照高度定位和品牌形象来排名的话,顺序应当是本土品牌(美系)、欧系和日系;美国汽车品牌在其本土市场的定位是比较高的,哪怕是皮卡,要知道这些大型皮卡是价格不菲的,诸如福特F150/250/350/450、雪佛兰索罗德和道奇RAM系列随便挑出一台定位中级的大型皮卡,其价格都会超越宝马奔驰汽车;像领航员、萨博班或通用吉姆西旗下的大型越野车的价格也都很高,所以这些车才是美国本土市场的高端车,品牌自然也是高端品牌。
欧系汽车在美国市场的定位很有意思,众所周知,美国本就是以欧洲各国流放的囚徒和商人为基础而组建的国家;所以很多美国人对于家乡的品牌还是很有好感的,只不过在上世纪里的美国刻意制造与欧洲多国的文化对立,最夸张的时候出现在美国讲德语或其他语种会被抽,而且抽也就抽了,一点办法都没有。
时间久了则形成了美国主流社会对于欧洲元素的排斥,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美国人是不喜欢欧洲品牌的;曾经就有过美国人不开德国车的说法,这并不是空穴来风,只是后期多多少少放宽了一些。
至此才有了欧洲汽车厂商在美国市场的生存空间,只不过驾驶欧洲汽车品牌的人,在美国仍旧会被很多人视为“非美国人”,甚至是尖酸小人或中产无赖;文化对立在汽车领域中从来都存在,而且会是影响起亚和品牌发展的重要因素,这在哪里都不例外,可是“日系三壕”只能模仿这些欧洲汽车。
在美国市场里的日本和韩国汽车品牌其实是“穷人专属品牌”,这样的描述也许不好听,可是客观事实就是这样;其车辆的特点就是价格低廉,美国的基础公共交通并不发达,美国人总需要一台汽车用于通勤,可是穷人既买不起美国本土品牌的豪华越野车和皮卡,也买不起欧系汽车或出于情节因素而不想买欧洲汽车——日本汽车厂商就钻了这个空子,所以丰田、本田和日产在日本市场的市占率很高。
可是两田一产也不满足于长期定位于低端用户市场,想要进一步的加大品牌市场占有率则需要提升品牌定位;这时候就需要打造一些高端品牌,英菲尼迪就是在这种条件下诞生。
现在能了解英菲尼迪和讴歌为何会在中国市场失利的原因了吗?
总结一下吧:简而言之,英菲尼迪、讴歌和雷克萨斯都是日本汽车厂商的美国市场战略产物,但是品牌和车型仍旧不能模仿美国本土品牌;唯一可模仿的就是欧洲汽车品牌,而在中国市场里已经有成熟的欧洲汽车品牌,比如大众汽车、戴姆勒奔驰和宝马汽车,早期还有菲亚特和标致雪铁龙。那么在英菲尼迪和讴歌品牌的车辆“欧里欧气”的前提下,中国市场用户当然会直接选择那些欧系汽车喽;毕竟这些欧洲汽车品牌进入中国市场更早,基础品牌和高端品牌的定位和地位都是高于日本汽车品牌的,所以英菲尼迪也成为了冷门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