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安全-“前”、“侧”、“后”中速碰撞结构防护-重点次要结构
“笼型结构”在碰撞安全等级中是最高的,主要应对高速正面和侧面碰撞。中速碰撞防护结构比笼形结构降低一个安全等级,属于重点次要结构,碰撞环境包含、100%正面碰撞(下图绿色区域)、40%偏置碰撞(下图黄色区域)和更极端的25%小角度碰撞(下图红色区域)另外还有侧面碰撞和追尾碰撞5种环境。中速碰撞防护结构并非独立存在,它需要配合笼型结构一同协作起到防护作用。
不同岗位都有哪些职责?
1、前纵梁:100%前碰防护、40%偏置碰撞、25%小角度碰撞,负责拦截和传递来自前方不同角度撞击力。
2、上纵梁(兼职):40%偏置碰撞、25%小角度碰撞,负责拦截和传递撞击力。
3、后纵梁:后追尾碰撞负责拦截和传递来自后方的撞击力。
4、前后门防撞梁(兼职):侧面碰撞负责分散撞击力,防止车门打开。
前纵梁-犹如两只手臂
捷途X95两根前纵梁“宽度相同”前端有“褶皱溃缩区”并设计“减弱设计”。前纵梁前与防撞梁吸能盒连接、后与底盘纵梁相连,负责将前防撞梁传递过来的巨大撞击力,通过“褶皱溃缩区”溃缩吸收一部分力量,并且将剩余撞击力传递给底盘纵梁和车身主结构,而前纵梁的“减弱设计”好比弯曲的手臂,用自溃变形方式防止发动机舱部件闯入驾驶室,避免对车内成员造成伤害。
由于国内外碰撞测试,大多考核驾驶员一侧,所以有极个别品牌车型,采用左右纵梁不对称设计,碰撞一侧前纵梁宽度比另一侧粗(麒麟臂),最终导致左右防护等级出现巨大差别。捷途X95前纵梁为等宽设计,左右防护等级是相同的。
上纵梁-近代变化最多的结构
捷途X95上纵梁向前“延伸较长”并采用“半弧形”设计。配合前纵梁一起承担40%偏置碰撞和更极端的25%小角度碰撞防护。众所周知,同等压力下,接触面越小,压强越大。(同等力度下压,用筷子戳手和针戳手,一定是针比较疼)。100%正面碰撞时,通过防撞梁分担,可以有两根前纵梁一同分担压力。40%碰撞,左右前纵梁会出现不对等现象。而25%小角度碰撞时,前纵梁所应对的压力会剧增,所以需要多一个结构配合前纵梁分担压力。此时就需要上纵梁的帮助,向前“延伸较长”并采用“半弧形”结构设计,能够提早接触碰撞物体,进行传递撞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