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每个人的漫长旅途中,都会有某个恰到好处的风景。
路从今夜白
席慕蓉在《子夜变歌》的附记中写过:“家住山上,有一条长长的两旁种满尤加利树的山路,早上有雾,晚上有月影,所有的诗句都是在上学下学的路上轻轻背诵,轻轻记起来的。”第一次读到这段话时,恍如与那条旧路重新相见,不禁微笑着轻轻落泪,甚至,于瞬间泪流满面。
家乡是一座海滨小城,没有大都市的人海熙攘,纸醉金迷,而是有着一份自己的风花雪月,专属味道。家门前铺就着一条青石小路,青瓦并非如同江南小镇一般的圆润剔透,反而棱角分明,似是在彰显着自己的与众不同,铺就时并非毫厘不差地笔直排列,反而是错落有致,曲折蜿蜒。沿路而建的被岁月熏黑的一幢幢老房子,阳光闲散,随意地洒在湛蓝的落地窗上,室内一片澄澈,散布在墙头檐下的蛛网,在微风的弹拨下,似乎也能奏出绝响。路边虬枝伸展的老树,镏金的对联,斑驳的锈迹红门,都印上了岁月的痕迹。
这条小路,是我上学下学的必经之路,我总是在曙光初露时,就推开家门,青草混着泥土的清香,开着小朵的蓓蕾上浸满了昨夜的露水,朝霞在路旁的苏铁、银杏和蕨类之间随意地跳跃,宛如十八世纪散发着时光清香的英式油画,厚重、凝练、古朴、隽永。对于一个青涩稚嫩的孩童而言,这无异于人间佳景。于是,我承载着一天的好心情,沿路前行。
暮色逼人,路两旁总有照明的萤烛,清凉如洗。吹来的习习凉风,如此简单而纯粹,月色随着奔逐的云朵静静展开,小路,显得幽深而漫长。踏着暮色疲倦归来的我,难免有些畏惧,以至于不敢涉足。可踩在青石板上,却又有着莫名的踏实与心安。这条小路,似是凝集了一个美丽的夜的所有要素。
我想:这样的小路容不下豪车、游客,接纳不了茶楼、酒肆。只适合迎着晨光求学的孩童,踏着暮色归来的学子,望着月色如练,就想要嗅一嗅山间清风,伴着鸣蝉稀疏,走出从未曾走远的陪伴与温情。
没有什么东西一成不变,岁月将不再复返。
路,被命令重砌,砌成水泥,猝不及防。他们说路太窄,要修宽,他们说路太弯,要修直,他们说路太老旧,要改新。于是,青石小瓦换成钢筋水泥,萤火烛照换成太阳能灯,路边的野风信子与苏铁,被换成了经济价值高的银杏与梧桐。昨日,已成废墟,只留下还在旷野里坚持的记忆。我想,总还能剩下一些。可是,又剩下了什么呢?车马喧嚣,和人们充满*的鹰隼般的眼神。那段结绳记事的纯粹时光,恍如前世。
我知道,时代飞速发展的代价是千万条这样的小路拆毁重建。人们热衷于大路的便捷畅快,一如热衷于电子邮件,再也难寻素纸一张的温暖往来,鸿雁成传说,楼上楼下天天相处却是多年不相知,怎么也没有了农村一碗饭走进五六家的温暖。宁愿在难得的团聚时刻享受手机带来的各种新功能,也不愿热情真挚地彼此交谈,咫尺竟成天涯。物欲横流的浮世中,上哪儿去寻找如同老路般修菊种篱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