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广西贵港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发布事故情况通报:朱某某驾驶桂A号牌小型普通客车与该路段的道路中间波形护栏、限高架水泥墩发生碰撞,造成车上乘客陈某某死亡、彭某某受轻微伤,朱某某受轻微伤。当日,雷克萨斯中国通过官方微博发布声明称,“紧急对应团队已于今天下午抵达现场,与当地经销商一起,尽全力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调查工作”。
车头凹陷,A柱变形,气囊爆开,一人丧生。很明显,这不是一台百万豪车在一起不算非常严重的事故中,对乘员应有的安全保障能力。
而最让广大中国用户感到费解和惊心骇目的是:“史上最贵MPV”雷克萨斯LM 300h 四座御世版(官方售价146.6万)碰撞后,车门竟无法自动解锁,唯一能撬开的车门是驾驶侧被撞变形的那扇。
2015年1月1日发布的《GB 11551-2014汽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中规定,车辆在碰撞过程中车门应关闭,碰撞后不锁止;2021版C-NCAP正面撞击评价规程中也有类似规定:对于带有自动落锁功能的车辆,碰撞后若车门落锁功能未解除,将扣分。
很明显,这台在中国市场大肆加价,狂割韭菜的精装丰田面包车,既没有达到国标要求,也不满足中国碰撞评价规程,可以说是不把中国富人的生命安全放在眼里,两次。
你或许会问,碰撞自解锁不是什么高级功能,LM可是百万豪车,中国小面包都有的安全功能,征服了美国市场的日系匠心豪华品牌会想不到?
答案是,雷克萨斯想到了,但优先级摆错了。
查阅雷克萨斯LM官方用户手册可知,该车的“碰撞检测门锁解除系统”是出厂自带的,功能会在两种情况下起效:
第一,如果SRS气囊展开,则所有车门都将解锁;
第二,如果车辆遭受强烈撞击,所有车门解锁。但是,根据撞击的力度或事故的类型,该系统可能不工作。
这就意味着,在某些场景下,导致雷克萨斯LM气囊弹出的碰撞力度或事故,并未达到让车门自解锁功能起效的工况阈值。中国国标的逻辑是:碰撞后,车门解锁,优先级上解锁高于碰撞。而雷克萨斯LM的逻辑是:碰撞后,由系统判断严重程度,再由系统决定车门是否解锁。
视频中的LM气囊弹出,撞击力度显然超过雷克萨斯的设定临界标定,热心路人反复尝试使用钥匙解锁,但车门由始至终都紧闭锁死,一定程度上证实了雷克萨斯/丰田车门解锁系统工作逻辑的重大纰漏。
无独有偶。今年3月,雷克萨斯旗下最受中国人欢迎的纯进口中级轿车ES与一台国产领克轿车03 发生正面对撞。事故发生后,领克轿车03 的驾驶员开门下车,缓过劲儿加入了对雷克萨斯ES驾驶员的营救行动中。你没看错,雷克萨斯ES的主副驾驶人员,因车门打不开无法下车,有路人多次尝试用铁棍将车门撬开,最终无功而返,只有等待消防员到场专业破拆。
有网友表示,撞了门打不开的才是纯正雷克萨斯,一如既往的匠心保证。
如果说单一交通事故变量太多,民间分析“不足采信”,一场由懂车帝在2021年1月份举行的专业高速碰撞测试,或许能说明不少问题。
在这场测试中,一汽丰田卡罗拉与一汽大众速腾以64公里/时的车速进行50%偏置碰撞。结果速腾前排驾驶员一侧车门在碰撞后自行解锁,其它车门在40牛的力度下可轻松打开。卡罗拉在碰撞后车门没有自行解锁,每个车门都要从内手动解锁后方能打开。
不同汽车厂商对车门解锁的逻辑理解不同,除丰田/雷克萨斯的这种外,还有两种:第一,气囊弹出,车锁自动解除,大众系的常用做法;第二,解锁一次不够,再解一次,典型代表是小鹏汽车。
无论是从硬件配备还是软件算法的角度考量,“碰撞自解锁”都称不上汽车行业中的“高精尖”:一个气囊控制模块(ACU) 一个车身控制模块(BCM),配合碰撞传感器实时监测就齐活了。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在《车辆碰撞解锁方案综述》论文中给出的工作原理是:车辆碰撞时,ACU输出一个碰撞信号,BCM捕捉该信号控制门锁电动机解锁。ACU输出信号的方式有两种:硬线信号和总线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