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半球6月份太阳辐射量主导因素,纬度对太阳辐射的影响图示

首页 > 机动车 > 作者:YD1662024-01-09 00:01:32

编者按:看寒来暑往云卷云舒,思古往今来气候变迁,中科院之声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联合开设“大气悟理”,为大家介绍大气里发生的有趣故事,介绍一些与天气、气候和环境相关的知识。

2023年7月11日,“三伏天”正式拉开序幕,目前已经是中伏了,今年的“中伏”长达20天。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三伏天通常出现在小暑与处暑节气之间,是一年之中最为闷热的时段。关于三伏,民间还流传着很多谚语,比如北方常用“头伏饺子二伏面”来反映在伏天期间,天气炎热潮湿,食欲减退,饺子正是传统习俗里开胃解馋的食物,同时面食也有助于补充因高温出汗而流失掉的蛋白质等物质。另外,人们也有用“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来形容练武之人在恶劣天气下磨练意志,那么我们普通人是否也适合在三伏天进行高强度锻炼呢?今年的高温天气似乎比往年来的都要早,这又是为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将从“三伏”的定义以及对人们生活造成的影响来展开详细讨论。

北半球6月份太阳辐射量主导因素,纬度对太阳辐射的影响图示(1)

一、何为三伏?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通常始于公历7月中旬,到8月下旬左右结束,时长为30或者40天。

伏天的具体起止日期是根据古代“干支纪日法”来确定的:通常规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起始日期,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起始日期,那么第二个庚日就意味着伏天结束。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共十个,两个庚日之间相距十天,因此初伏、末伏都是十天。中伏天数则取决于立秋日期,如下图所示,如果夏至后第五个庚日在立秋之前,那么第六个庚日才是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中伏持续20天;如果夏至后的第五个庚日在立秋之后,则中伏只有10天。

北半球6月份太阳辐射量主导因素,纬度对太阳辐射的影响图示(2)

中伏天数计算示意图

2023年伏天将从7月11日延续至8月19日,共计40天,其中中伏为期20天。值得注意的是:伏天的长短也只是“干支纪日法”与节气之间的对应关系造成的,并不能说明这期间一定会发生更长时间、大范围的极端高温天气。

北半球6月份太阳辐射量主导因素,纬度对太阳辐射的影响图示(3)

2023年三伏起始日期(红、橙、蓝色圈分别表示初伏、中伏和末伏的开始日期)

二、为何“三伏”是一年最热的时候?

地球上一年四季分布以及冷热变化,其实是由地球公转使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导致地面接收太阳辐射量变化造成的。太阳直射点在夏至日到达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接收的太阳辐射量最多,随后直射点转向南移动,北半球接收的辐射也随之减少。但是北半球最热的时段并未出现在夏至日附近,而是一个月以后的三伏天,这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太阳辐射并不是直接加热贴近地面的大气层,而是先穿过大气层加热地球表面,地面再向大气中释放热量,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吸收后,加热大气,并将热量储存在大气中。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是一个巨大的热库,一般而言,即使太阳直射点开始往南移,北半球地球表面接收的热量仍大于放出的热量,能量是在不断的累积,并向大气中释放,导致平均温度持续升高,往往到三伏天达到鼎盛,随后再下降。

北半球6月份太阳辐射量主导因素,纬度对太阳辐射的影响图示(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