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段描述中虽然战斗经过略有不同,希腊人发起的是突袭,而且登陆行为没有遭到抵抗,但是后来埃及人还是成功发起了反击,成功战败了希腊人。考虑到前七到六世纪,希腊与埃及之间没有大规模的武装冲突,反倒是希腊人纷纷到富庶的埃及为法老当雇佣军服务,当时双方的交往是以和平的经济文化交流为主。所以《奥德赛》里的尼罗河战役,很有可能来源于公元前13-12世纪的真实历史战役。
b.奥德赛中神话人物的历史出处
口传史诗作者会有意识地编制故事的主要情节,改变主要人物的出身,立场与经历,但会将一些次要人物和传奇逸闻作为材料,为史诗的大厦添砖加瓦,填充血肉。所以在这一过程中,一些远古历史与逸闻趣事还有民风民俗,会在不经意间被保存下来,这完全可能是作者的无心之举,但却为我们保留了许多重要的历史知识。这也是为什么谢利曼能找到很多荷马史诗里提到的古代文物的原因。而且部分诗句也有历史出处:比如在赫梯帝国考古文献中,有一句描写特洛伊城的诗句:“他们来自高耸巍峨的特洛伊城(When they came from steep Wilusa)”而这一诗句竟然和《荷马史诗》对特洛伊城的描述 “高耸巍峨”(steep Wilios,Ilios ophruoessa, Ilion aipu 等)如出一辙;考古发现也从侧面证明,公元前13世纪,特洛伊城的西部城墙较为薄弱,容易被突破,这与《伊利亚特》中的描述相符合。
而且,一些迈锡尼泥板与外族文献已经证实:史诗中的人物确有其人:根据王以欣教授的《神话与历史:古希腊英雄故事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在公元前13世纪(相当于特洛伊战争时期)的赫梯文献中,一个维鲁萨(特洛伊)国王名叫做阿勒桑都斯 (Alaksandus);而神话中,特洛伊二王子-----帕里斯的名字叫亚历山大 (Ἀλέξανδρος ),与之十分接近,从希腊词根(Alex保护和androus人民)看,亚历山大的意思是“人民的守护者”;而帕里斯(Paris)的名字也出现在了文书中,是卢维语,在赫梯文中读作Pari-zitis。荷马采用真实的特洛伊国王的名字给自己作品中的人物命名,应该不只是偶然。唯一和史实有出入的是,这个国王已经是是有丰富作战经验的中老年人,而且作为赫梯帝国的臣属,很可能参加与埃及帝国的争霸战役。
而特洛伊大王子赫克托耳的大名和他的称号“铜盔闪亮的赫克托耳”曾经出现在迈锡尼线性文字B泥板上。而且底比斯境内有一座赫克托尔墓。虽然古典时代的希腊人解释,自己的祖先是为了辟邪保境,才把对方英雄的墓迁到本土,但这种说法非常牵强附会。更有可能的真实情况是:大英雄赫克托耳本来就是希腊人,只是在神话流传和史诗编纂的过程中,因为流传的偏差,听众的好恶而被贬为失败的敌将。这在民间文学里是十分常见的情况。
三.小结线性文字B
“荷马教化了整个希腊”,后世的无数文学家,史学家,哲学家,都以这部洋洋巨著为起点,开始自己探索世界的旅途。其实人人都是奥德修斯,人人都在人生的旅途中客服险阻,克服无知,克服偏见,发现荒谬背后的真知卓见。现在,你还觉得希腊神话是荒诞的不经之谈吗?
参考文献:王以欣《神话与历史:古希腊英雄故事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增订本)》